二維液相(2D-LC)是什么
這個使用的不普遍。很多人不了解的。我也是查過才知道,粘貼過來供你參考:
二維液相色譜(2D—LC)是將分離機理不同而又相互獨立的兩支色譜柱串聯起來構成的分離系統。樣品經過第一維的色譜柱進入接口中,通過濃縮、捕集或切割后被切換進入第二維色譜柱及檢測器中。二維液相色譜通常采用兩種不同的分離機理分析樣品,即利用樣品的不同特性把復雜混合物(如肽)分成單一組分,這些特性包括分子尺寸、等電點、親水性、電荷、特殊分子間作用(親和)等,在一維分離系統中不能完全分離的組分,可能在二維系統中得到更好的分離,分離能力、分辨率得到極大的提高。完全正交的二維液相色譜,峰容量是兩種一維分離模式單獨運行時峰容量的乘積。假如兩種分離系統都有100的峰容量,那么良好的二維系統理論上可產生10000的峰容量。
二維液相色譜大多使用兩支或多支色譜柱,并通過柱結合技術實現樣品的柱間切換。柱切換通常可分為部分和整體切換兩種模式。按切割組分是否直接進人二維中,二維分離又可分為離線和在線兩種方式。早期的中心切割技術,大都先在容器中收集一維洗脫產物,再進樣到第二維中。隨著現代儀器的發展和適應自動化分離的需要,目前二維色譜大多采用在線方式,使一維洗脫產物(部分或全部)直接進入到第二維柱系統中進行分離分析。
部分模式即采用中心切割技術,只使第一維分離的部分感興趣的組分進入第二維中進一步分析。為了將樣品有效地轉移到下一維柱系統中,必須先在第一維分離模式中用標準物進行實驗,根據得到的分離信息設計切換程序。部分模式不能得到樣品所有組分的信息,此外,還有操作繁瑣、樣品易損失與污染及可能降低分辨率等缺點。
整體模式即全多維液相色譜模式(comprehensive HPLC)。基于Giddings 的理論,一般認為全多維分離應滿足3個條件:(1)樣品的每一部分都受到不同模式的分離;(2)所有樣品組分以相等的比例(100%或稍低一些,即并不要求100%分析物,只要分流的部分能代表所有樣品組分信息即可)轉移到二維及檢測器中;(3)在一維中已得到的分辨率基本上維持不變。“基本”指通過測量全二維中第一維軸上的某個特殊峰所對應的第一維的分辯率與一維情況相比減少不超過10%。其中,第一條和第三條說明了傳統的中心切割技術與全二維的區別。Schoenmakem等 認為在二維分離之前進行分流也可稱為全二維分離,進一步拓寬了全二維分離的概念。
在全二維系統中,從一維洗脫出來的不連續的組分,有規則間隔的進入下一維分離模式中。Frei等 采用SEC/RPLC分離植物萃取物,建立了二維液相色譜的基本框架。Jorgenson等 改進了Frei的方法,使一維洗脫產物全部進入第二維系綺中,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全二維液相色譜分離。一維洗脫產物進入第二維系統,要考慮兩者的兼容性。Murphy等 指出對同步采樣來說,從一維洗脫出來的組分的任一個峰要在下一維中至少進樣3次;而對非同步采樣,則至少要進行4次采樣。進入第二維分離的采樣時間越短,整個系統的選擇性就越高。
基于不同的分離目的,可以采用不同分離機理的柱系統構建多維液相色譜分離系統,離子交換色譜(IEC)、反相色譜(RPLC)、親和色譜(AC)、尺寸排阻色譜(SEC)和正相色譜(NP)等分離模式皆可以組合用于特殊目的的分離。對于兩種分離模式的組合,不僅應考慮分離選擇性、分辨率、峰容量、柱容量及分析速度等因素,對于生物樣品的分離、樣品回收率和活性等因素也可能非常重要。在實際多維分離系統的構建過程中,必須綜合考慮不同因素的影響,選擇合理的分離模式和柱系統
-
市場商機
-
招標采購
-
產品技術
-
企業風采
-
焦點事件
-
焦點事件
-
焦點事件
-
招標采購
-
企業風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