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幼華秘書長:如何讓科學儀器更好服務民生
2011年8月31日,由中國儀器儀表學會主辦的“科學儀器服務民生”學術大會在北京皇家大飯店隆重舉行。大會召開前夕,分析測試百科網記者有幸采訪了中國儀器儀表學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吳幼華先生。吳秘書長針對本次會議主題“科學儀器 服務民生”談及了召開該會的目的及意義。
中國儀器儀表學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吳幼華
Antpedia:中國儀器儀表學會提出召開“科學儀器、服務民生”大會的背景是什么?
吳秘書長:2010年胡錦濤總書記在中國科學院第十五次院士大會、中國工程院第十次院士大會上發表了重要講話。其中他提出:“我們必須堅持以人為本,大力發展與民生相關的科學技術,把科技進步和創新與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質量、提高人民科學文化素質和健康素質緊密結合起來,不斷強化公共服務、改善民生環境、保障民生安全。”
“大力發展與民生相關的科學技術”,胡錦濤這話講到了我們科技工作者的的心坎上。長期以來,一提科學技術,人們總覺得離得比較遠。然而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的進步,科學技術已經越來越多地走進了千家萬戶,與人民生活發生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十二五”期間,保障與改善民生已成為我國經濟工作的重點,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提出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所以儀器儀表行業要更多地面向民生、服務民生。
Antpedia:召開此次會議以期達到什么樣的效果?
吳秘書長:科學儀器是典型的技術密集型戰略性產業,但它卻與人民的生活息息相關、密不可分。隨著工業化的發展進程,污染與廢物排放不斷加劇直接威脅著人類社會的自然生態環境與人類的生存環境,人們需要用科學儀器對環境、農產品、食品、藥品等進行安全檢測,以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在近期接連發生的“三聚氰胺”、“瘦肉精”、“染色饅頭”等一系列危害人民身體健康的食品安全事件無不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為進一步深化醫療改革,健全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人們需要優質、高效經濟實用的醫療儀器設備作為保證;由于醫療器械不良,工作經驗缺乏導致的誤診、錯診,甚至致人死亡的事件鮮明地折射出醫療檢測設備滯后給病人帶來的嚴重危害;2010年大連石油泄漏等這樣的公共安全與突發事件的發生更是需要科學儀器及時、快速、準確的檢測以便使事件得到最快、最有效的控制;就連人類生命的探索——基因測序,蛋白質組學,離開科學儀器提供的檢測方法也是無能為力,黯然無光的。
“十二五”期間我國將把引領和支撐科技發展的科學儀器設備自主創新擺在優先發展的位置,科學儀器行業將得到迅猛的發展,隨之而來的問題是如何讓科學儀器更好地為民生服務?如何更好地發揮科學儀器在人民生活中的作用?鑒于此,中國儀器儀表學會提出了“科學儀器服務民生”的概念,并于今年8月在北京舉辦學術大會,會議通過院士報告會,引領我們探討現代科學儀器技術在食品、藥品、環境、安全、疾病診斷等方面的發展,同時通過分會場深入系統的研討科學儀器在以上這些方面的具體應用技術。推動科學儀器在環境保護、國防建設、食品安全、生產安全、醫療衛生等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領域,乃至整個國民經濟體系中發揮著撬動更大的杠桿效應。
Antpedia:在您看來,科學儀器行業將如何面向民生、服務民生?
吳秘書長:近幾年國際金融危機催發了新一輪的科技革命。能源、信息、材料被廣泛認為是新世紀科技發展的三大支柱,航天、超級計算機、干細胞研究、生物技術等被認為是戰略性前沿科技領域。
在生物技術領域中,自動化DNA測序儀的發展是基因組研究得以開展的前提,人類全基因組測序項目順利完成得益于毛細管電泳陣列儀的誕生。生物質譜的出現給蛋白質組學等生命科學研究帶來了飛速的發展。電子信息領域中,集成電路的集成度的提高與光刻技術密切相關,光刻儀器設備的創新直接推動了集成電路的巨大進步。2008年,45nm節點級別產品問世并投入芯片生產。32nm級別的研發工作積極地進行著。
這些前沿領域的高端技術的發展,最終都給人民的生活帶來了好處,各種家用電器、電子產品的普及,使人們生活上了一個臺階;醫療診斷儀器,使人們更快捷,更早期的診斷出疾病……所有這些都是科學技術帶給人們的好處,人們從生活的點點滴滴,深切感受到科學技術就在身邊,它正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方式,帶給大家眾多的益處和方便。
關注民生、改善民生,是黨和政府的重要指針。要切實做好這一點,需要多方面的工作。其中用科技發展的新成果來改善民生,是一個重要方面。現在民生方面存在著不少亟待解決的問題,如氣候變暖、地震預測、環境保護、醫療保健、食品安全等等,這些都有待于科學技術的進一步發展與創新。大量事實已經證明和正在證明,解決這些問題,僅靠拼人力、物力、財力很難見效。而科技成果的發明與應用,卻往往能起到“四兩撥千斤”的作用,它能使難關得以沖破、能使人們的生活質量在比較短的時間里得到大幅提升。
Antpedia:儀器儀表行業如何配合國家新醫改政策,為基層醫療單位提供優質產品,擴大服務領域?
吳秘書長:國家新醫改政策是建立在中國特色醫療衛生體制下逐步實現的,人人享有基本醫療服務的目標新醫改順利實施將關系到億萬人民的健康,關系千家萬戶的幸福,是重大的民生問題。深化醫療衛生體制改革適應廣大人民群眾對醫改的需求,解決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是維護社會公平正義,提高人民生活保障的重要舉措,是全面建設小康會和構建和諧社會的一項重大任務。
一、當前我國醫療設備市場分析。
2009年新醫改方案公布實施以來,創造了巨大的醫療器械產品需求。數據顯示,2010年,中國醫療器械產業的發展勢頭強勁,市場規模突破1000億元大關,達到1200億元,增長率高達23%。據預測,今后五年間,中國整個醫療儀器與設備市場規模將翻一番。但是在高端儀器收到國外公司激烈的競爭,目前在在高端醫療器械基本看不到國產品牌,超聲波儀器等領域中跨國企業的壟斷份額甚至超過90%。其中,GE、西門子、飛利浦等幾大跨國巨頭基本瓜分了中國醫療設備的高端市場,這也是造成了我國長期“看病貴以及難”其中因素之一。
外資企業們一向專注高端醫療器械的跨國醫療企業開始關注中低端醫療器械產品的研發,紛紛布局中低端產品生產、銷售。2011年醫療器械博覽會上,GE、飛利浦、佳能、銳珂等紛紛展示其針對縣、鄉、鎮等基層醫療機構而開發的新產品,乃至包括金融服務、醫療信息化服務在內的全套解決方案。相比之下,近年來,我國民族醫療器械產業發展較快,在一些高端數字化醫療設備的研制上有所突破,但從總體水平上看,由于起步晚,企業小“散”亂,尚未形成標志性產品、核心競爭力、國際化品牌,與發達國家還存在階段性的差距。
“國內相關企業大都做低端組裝,無核心技術。”中華醫學會副會長戴建平教授日前在“2011年中美磁共振高峰論壇”上表示。我國自主產業的發展面臨著一個嚴峻形勢:醫療器械市場有被國際巨頭“鯨吞”的危險!由于國外醫療企業對中國高端醫療設備的壟斷是造成目前我國人民看病難、看病貴的重要原因,如果任其再占領我國基層醫療單位的市場,勢必造成我國新醫改的失敗。
二、儀器儀表行業應為新醫改做出貢獻。
1、開拓儀器儀表為基層醫療單位服務大有可為
儀器儀表工業在改革開放以來,取得了巨大的進步和發展,通過技術引進、消化和吸收,大大提高了儀器儀表技術水平。許多專業儀器設備已經都達到和接近世界先進水平,不少產品出口到世界各地。許多高端儀器也已立足國內生產,成規模企業近5000家。基層醫療單位的主要儀器設備共138項,其中儀器儀表常規設備81項,占59%。在基層醫療單位臨床、檢驗、治療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2、打造精品,為基層醫療單位服務
現有的基層醫療單位對常規儀器設備進一步提高產品質量、外觀及可靠性提出更高的要求,實現產品自主創新和升級換代,企業應生產使基層醫療單位用得好、用得放心、使用壽命長的精品。
3、加強科研開發,為基層醫療單位提供急需儀器設備。
儀器儀表行業應加大基層醫院急需儀器設備和大型設備的開發,國家應設立專項開發基金,采取國家支持、企業自籌加速儀器設備的開發。目前儀器儀表研發處于老的體制已打破,新的研發體制仍沒有建立。
4、建立儀器儀表應用技術中心。
為了更好的為基層醫療單位服務,正確使用儀器儀表,提高測試精度,提高儀器設備維護水平,建立一個幫助基層醫療單位提高使用技能的技術中心,該中心可承擔技術咨詢,培養大型精密使用人才,開展維修服務,推廣和建立國產儀器應用水平,并及時向企業反饋產品技術信息,真正做好為基層醫療單位服務。
5、依靠自主創新打破壟斷。
“十二五”期間,我國醫療器械產業將如何突破?我國儀器儀表行業發展將分為兩個層面:一方面是技術和產品研發,另一方面是產業平臺搭建和基地建設。在新醫改的穩步推行下,將醫療器械產品的研發是目前的重點,打破行業界線,實現健康發展。
6、國家制定相關政策。引導企業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打造自主品牌,而且鼓勵醫療機構優先采購國產高端醫療設備。同時,擁有自主知識產權核心技術的企業,抓住新醫改政策扶持的契機,盡快將技術優勢轉化為市場優勢, 打破跨國醫療器械企業高端產品壟斷、迎接國外企業在低端產品的挑戰。
儀器儀表在我國醫改中是可以大有作為的,它不僅可以成為儀器儀表新的亮點,而且是歷史賦予我們的責任,為老百姓健康做出我們應有的貢獻。
采訪的最后,吳秘書長表示要大力支持國產儀器的發展,幫助國產儀器廠商做大、做強。讓國產科學儀器更好為民生服務,使其在食品、藥品、環境、安全、疾病診斷等方面發揮出重大作用。
-
焦點事件
-
產品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