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ccaac"></li>
  • <table id="ccaac"><rt id="ccaac"></rt></table>
  • <td id="ccaac"></td>
  • <td id="ccaac"></td>
  • 關注公眾號

    關注公眾號

    手機掃碼查看

    手機查看

    喜歡作者

    打賞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寶支付支付寶支付
    ×

    院士專家問診寧波“五水共治” 控制污染不能光靠關廠

    2014.9.19

      作為“人才科技周”系列活動之一,9月18日,在寧波市舉行的“五水共治與海洋環境治理”院士咨詢會上,面對全市企業代表、各機關負責人,來自中國工程院的8位院士為寧波“五水共治”工作“把脈”,提出了許多寶貴意見。

      爵溪漂染企業聚集河流污染和淤積嚴重

      咨詢會前一天,多位中國工程院院士組成的污水治理專家到象山爵溪街道漂染園區考察。爵溪街道是象山紡織漂染業的集中區,僅漂染企業就有7家,水體環境壓力大。

      工業園內有條燕山河,上游為燕山水庫,從西向東匯入大海,河道長約2公里,寬約9米。河道邊種滿景觀植物,可水看上去還是略微發黑。

      “過去30年,這里紡織漂染企業污水處理能力不足,有的污水滲透到地下水和土壤中。整個園區地下土壤都是黑的,色素沉積到地下一兩米的樣子。”街道辦事處副主任楊宏宇告訴記者。

      據了解,當地也想了很多辦法,多次清淤,關停了很多工廠。在寧波,有不少河碰到和燕山河類似的問題。寧波市“五水共治辦”提到,寧波城區內河污染和淤積較為嚴重。檢測的平原河網中,5類、劣5類水占了7成以上。

      目前,爵溪街道在污水治理上要求企業控制新增污水,對存量的污染(也就是地下沉積)通過生態修復以及靠時間推移來緩解。燕山河治理工程有望明年1月完成。

      控制污染源不能光靠關廠要把污水變成能源

      燕山河下游有個污水處理廠,由于地勢等原因導致倒灌,水排入燕山河。雖然污水處理廠的水質檢測合格,但色素較深,經多年沉積,使得河道變黑。還有部分原因是周邊企業工業污水滲透排入河道所致。

      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錢易認為,在污水端使出十八般武藝來處理,不但成本高,效果也不一定好,應盡可能改變工藝,在生產過程中減少廢水。

      中國工程院院士、東華大學教授周翔認為,印染廠使用化學品很多,應當想辦法減少污水排放量以及化學品在污水中的占比,提高中水回用比例(中水是指城市污水或生活污水經處理后達到一定的水質標準,可在一定范圍內重復使用的非飲用水)。

      周翔院士舉了個例子:像印染行業,減少廢水排放要靠工藝改革。一噸棉布我們要有兩三百噸水來處理,發達國家只需一百噸不到。

      治污不單單是為了把水體搞清潔,還要把原來的污水變成資源,變成能源。“比如有企業提到的污水廠的污泥本身就是一種能源。世界各國大部分的污水處理廠產生的污泥都用厭氧生物處理,用微生物把有機物轉化為甲烷氣體,代替天然氣,也可以拿來發電。”錢易坦言,在中國,這個技術卻遲遲未能大范圍推廣。

      “不要把關廠作為主要手段。把印染廠都關掉,這不可能。主要手段還是要在源頭轉變生產方式、進行綠色改造。搞環境保護絕對不要去阻礙經濟發展。”錢易表示。

      她說:“治理的要害是要把源頭控制住。治理不是一個短期內的工作。源頭治理,現在世界上的潮流就是調整產業結構、改變發展模式。簡單講,就是要推行清潔生產、循環經濟,推行生態工業園區,發展生態農業,減少農藥化肥使用,減少源頭污染。”

    推薦
    關閉
  • <li id="ccaac"></li>
  • <table id="ccaac"><rt id="ccaac"></rt></table>
  • <td id="ccaac"></td>
  • <td id="ccaac"></td>
  • 床戏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