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質提取分離純化鑒定的實驗方案
一.血清ǐ-球蛋白的初步提取
1. 血細胞與血清分離:
取人血液 1000ml,放置10min, 1000rpm離心20min .棄沉淀,留上清備用(沉淀為血細胞,上部為血清).
2. 乳糜粒分離:4000rpm 10°C離心10分鐘,采用密度梯度離心
梯度液配置:離心管下部3/4容積加血漿,上部1/4容積加0.5MnaCl+0.3MEDTA,PH7.4 乳糜粒上浮,將乳糜粒吸出,留其余液體備用。
3. 血清蛋白分離:除去球蛋白,白蛋白及其它蛋白質。
5000rpm 10°C離心1h,密度梯度離心
梯度.液配置:管容量1/3為血清,2/3為1。31g/ml,NaCl+NaBr,攪拌后終密度為1。21g/ml .管上部1/6容積為血清脂蛋白,下部5/6為其它蛋白。
4.取2ml下部5/6血清于小試管中,加0.9%氯化鈉溶液2.0ml,邊攪拌混勻邊緩慢滴加飽和硫酸銨溶液乙4.0ml,加入PBS洗脫液2ml,混勻后于室溫中放置10min,此步驟可重復1~2次
3000rpm 離心5min.沉淀物即是ǐ-球蛋白.
二.凝膠層析提純血清ǐ-球蛋白(1)裝柱:海綿墊裝入玻璃柱底端,作為柱底支持物,裝入定量的蒸餾水(約為柱體積的1/5),以避免膠粒直接沖擊柱底支持物;用玻璃棒小心排除柱底支持物.將密實洗凈的層析柱保持垂直位置,關閉出口,柱內留下約2.0ml洗脫液。邊攪拌凝膠,邊向柱內緩慢,連續,均勻地加入凝膠,(打開柱底端的螺旋夾)不要中斷,使膠粒均勻沉降,以免膠面一次性將疑膠從塑料接口加入層析柱內,打開柱底部出口,調節流速0.3ml/min。凝腔隨柱內溶液慢慢流下而均勻沉降到層析柱底部傾斜和發生斷層;檢查裝好的凝膠柱用眼觀察有無凝膠分層.溝流和氣泡現象.最后使凝膠床達20厘米高,床面上保持有洗脫液,操作過程中注意不能讓凝膠床表面露出液面并防止層析床內出現“紋路”。用緩沖液平衡凝膠柱,流速控制在3-5s/滴.(2)上樣與洗脫:小心控制凝膠柱下端活塞,使柱上的緩沖液面剛好下降至凝膠床表面,關緊下端出口,用長滴管吸取鹽析法制備的球蛋白混合樣品,將裝有上樣液的滴管頭插入床面以上1-2cm處,小心緩慢地貼壁加到凝膠床表面。柱上樣量控制在柱體積的2%-5%.打開下端出口,將流速控制在0.25ml/min使樣品進入凝膠床內。關閉出口,小心加入少量0.0175mol/L磷酸鹽緩沖液(pH6.3)洗柱內壁。打開下端出口,待緩沖液進入凝膠床后再加少量緩沖液。如此重復三次,以洗凈內壁上的樣品溶液。然后可加入適量緩沖液開始洗脫。加樣開始應立即收集洗脫液。洗脫時接通蠕動泵,流速為0.5ml/min,用部分收集器收集,每管1ml。(3)洗脫液中NH4+與蛋白質的檢查:取比色板兩個(其中一個為黑色背底),按洗脫液的順序每管取一滴,分別滴入比色板中,前者加雙縮脲2滴,出現藍色混濁即示有蛋白質析出,由此可估計蛋白質在洗脫各管中的分布及濃度;于另一比色板中,加人奈氏試劑l滴,以觀察NH4+出現的情況。 合并球蛋白含量高的各管,混勻。除留少量作電泳鑒定外,其余用DEAE纖維素陰離子交換柱進一步純化。三.純化――DEAE纖維素陰離子交換層析用DEAE纖維素裝柱約8-10cm高度,并用0.0175mol/L磷酸鹽緩沖液(pH6.3)平衡,然后將脫鹽后的球蛋白溶液緩慢加于DEAE纖維素陰離子交換柱上,用同一緩沖液洗脫、分管收集。用20%磺基水楊酸溶液檢查蛋白質分布情況。(裝柱、上樣、洗脫,收集及蛋白質檢查等操作步驟同凝膠層析)。四.濃縮經DEAE纖維素陰離于交換柱純化的γ-球蛋白液往往濃度較低。為便于鑒定,常需濃縮。收集較濃的純化的γ-球蛋白溶液2m1,按每ml加0.2~ 0.25gSephadex G一25干膠,搖動2~3min, 3000r/min 離心5min。上清液即為濃縮的γ-球蛋白溶液。五. 乙酸纖維素薄膜電泳鑒定ǐ-球蛋白(一)儀器與薄膜的準備1.醋酸纖維素薄膜的潤洗與選擇用竹夾子取一片薄膜,小心地平放在盛有緩沖液的平皿中,若漂浮于液面的薄膜在15—30s內迅速潤濕,整條薄膜色澤深淺一致,則此膜均勻可用于電泳;若薄膜潤濕緩慢,色澤深淺不一或有條紋及斑點等,則表示薄膜厚薄不均勻應棄去,以免影響電泳結果。將選好的薄膜用竹子輕壓,使其完全浸泡于緩沖液中約30min后,方可用于電泳。
2.電泳槽的準備根據電泳槽膜支架的寬度,剪裁尺寸合適的濾紙條。在兩個電極槽中,各倒入等體積的電極緩沖液,在電泳槽的兩個膜支架上,各放兩層濾紙條,使濾紙一端的長邊與支架前沿對齊,另一端浸入電極緩沖液內。當濾紙條全部潤濕后,用玻璃棒輕輕擠壓在膜支架上的濾紙以驅趕氣泡,使濾紙的一端能緊貼在膜支架上。濾紙條是兩個電極槽聯系醋酸纖維素薄膜的橋梁,因而稱為濾紙橋。
3.電極槽的平衡用平衡裝置(或自制平衡管)連接兩個電泳槽,使兩個電極槽內的緩沖液彼此處于同一水平狀態,一般需平衡15——20min。注意,取出平衡裝置時應將活塞關緊。
(二)點樣
1.制備點樣模板取一張干凈濾紙(10×10cm),在距紙邊1.5cm處用鉛筆劃一平行線,此線為點樣標志區。
2.點樣用竹夾子取出浸透的薄膜,夾在兩層濾紙間以吸去多余的緩沖液。無光澤面向上平放在點樣模板上,使其底邊與模板底邊對齊。點樣區距陰極端1.5cm處。點樣時,先用玻璃棒或血色素吸管取2—3?0?8L血清,均勻涂在加樣器上,再將點樣器輕輕印在點樣區內,使血清完全滲透至薄膜內,形成一定寬度、粗細均勻的直線。此步是實驗的關鍵,點樣前應在濾紙上反復練習,掌握點樣技術后再正式點樣。
(三).電泳用竹夾子將點樣端的薄膜平貼在陰極電泳槽支架的濾紙橋上(點樣面朝下),另一端平貼在陽極端支架上,要求薄膜緊貼濾紙橋并繃直,中間不能下垂。如一電泳槽中同時安放幾張薄膜,則薄膜之間應相隔幾毫米。蓋上電泳槽蓋,使薄膜平衡10min。用導線將電泳槽的正、負極與電泳儀的正、負極分別連接,注意不要接錯。在室溫下電泳,打開電源開關,用電泳儀上細調節旋扭調到每厘米膜寬電流強度為0.3mA(8片薄膜則為4.8mA)。通電10—15min后,將電流調節到每厘米膜寬電流強度為0.5mA(8片共8 mA),電泳時間約50—80min。電泳后調節旋扭使電流為零,關閉電泳儀切斷電源。
(四).染色與漂洗
1.血清蛋白染色與漂洗脫色用解剖鑷子取出電泳后的薄膜,放在含0.5%氨基黑10B染色液的培養皿中,浸染5min,取出后再用漂洗液浸洗脫色,每隔10min 換漂洗液一次,連續數次,直至背景藍色脫盡。取出薄膜放在濾紙上,用吹風機的冷風將薄膜吹干。
(五)透明將脫色吹干后的薄膜浸入透明甲液中2min,立即放入透明乙液中浸泡1min,取出后立即緊貼于干凈玻璃板上,兩者間不能有氣泡,約2—3min薄膜完全透明。若透明太慢可用滴管取透明乙液少許在薄膜表面淋洗一次,垂直放置待其自然干燥,或用吹風機冷風吹干且無酸味。再將玻璃板放在流動的自來水下沖洗,當薄膜完全潤濕后用單面刀片撬開薄膜的一角,用手輕輕將透明的薄膜取下,用濾紙吸干所有的水分,最后將薄膜置液體石蠟中浸泡3min,再用濾紙吸干液體石蠟,壓平。此薄膜透明,區帶著色清晰,可用于光吸收計掃描。長期保存不褪色。
(六)結果判斷與定量血清蛋白電泳經蛋白染色后,可顯示出區帶,未經透明處理的電泳圖譜可直接用于定量測定。可采用洗脫法或光吸收掃描法,測定各蛋白組分相對百分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