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ccaac"></li>
  • <table id="ccaac"><rt id="ccaac"></rt></table>
  • <td id="ccaac"></td>
  • <td id="ccaac"></td>
  • 關注公眾號

    關注公眾號

    手機掃碼查看

    手機查看

    喜歡作者

    打賞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寶支付支付寶支付
    ×

    關于血紅蛋白病的類型介紹

    2024.8.16

      正常人出生后有三種血紅蛋白:

      ①血紅蛋白A(HbA),由一對α鏈和一對β鏈組成(α2β2),為正常人主要血紅蛋白,占血紅蛋白總量的95%以上。胚胎二個月時HbA即有少量出現,初生時占10%~40%,出生6個月后即達成人水平;

      ②血紅蛋白A2(HbA2),由一對α鏈和一對δ鏈組成(α2δ2)。自出生6~12個月起,占血紅蛋白的2~3%;

      ③胎兒血紅蛋白(HbF)由一對α鏈和一對γ鏈組成(α2γ2),初生時占體內血紅蛋白的70%~90%,以后漸減。至生后6月,含量降至血紅蛋白總量的1%左右。血紅蛋白的不同肽鏈是由不同的遺傳基因控制的,α鏈基因位于第16號染色體,β、δ、γ鏈基因位于第11號染色體,呈連鎖關系。α珠蛋白基因的缺失或缺陷,導致α珠蛋白鏈合成減少或缺乏,稱為α海洋性貧血。β珠蛋白基因缺陷,導致β珠蛋白鏈合成減少或缺乏,稱為β海洋性貧血。珠蛋白基因突變而致肽鏈的單個或多個氨基酸替代或缺如,導致珠蛋白分子結構改變,稱為異常血紅蛋白。

      全世界范圍內經結構分析證實的異常血紅蛋白日益增多,至90年代初期已達600多種,但僅不到1/3的異常血紅蛋白伴有臨床癥狀。世界衛生組織估計,全球約有1.5億人攜帶血紅蛋白病基因,并已將血紅蛋白病列為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的6種常見病之一。異常血紅蛋白病在我國以云南、貴州、廣西、新疆等地發病率較高,現已發現異常血紅蛋白67種,包括α鏈(34種)、β鏈(26種)、γ鏈(4種)等異常,其中19種為我國首見。海洋性貧血多發于華南及西南地區。根據近10年來我國28個省市、自治區近100萬人口的普查資料,異常血紅蛋白病的發病率為0.33%,α海洋性貧血的發病率為2.64%,β海洋性貧血的發病率為0.66%。

    推薦
    關閉
  • <li id="ccaac"></li>
  • <table id="ccaac"><rt id="ccaac"></rt></table>
  • <td id="ccaac"></td>
  • <td id="ccaac"></td>
  • 床戏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