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基酸紙層析為什么會出現拖尾現象
究其原因,經自己多次親手操作,多次反復對比,始悟出一些道理,敘述如下:拖尾現象是指展層,顯色后在層析分配圖上,所看到的某一種氨基酸的分子位移,不是如標準圖譜所示的那樣,完整地顯示在某一位置上,而是形成象笤帚似的那樣,前端粗圓而逐漸細小下來,宛如拖著一個尾巴。其圖所呈顏色也是由濃漸淡。其圖象的出現,原認為是在實驗中,對影響Rf值的主要因素要求,掌握不夠所致。諸如,物質結構與極性對Rf值的影響,層析溶劑對Rf值的影響,PH對Rf值的影響(溶劑、濾紙和樣品的PH值),溫度對Rf值的影響,濾紙的質地是否均勻,薄厚是否適當,纖維的松緊度是否適中等對Rf值的影響,展層的方式(上行、下行)對Rf值的影響。然而在多次實驗過程中無論怎佯嚴格遵循其影響Rf值的主要因素的要求,都仍不可避免地要出現拖尾現象。此時,這就需要從具體操作規范方面,諸如樣品的處理,點樣、展層、顯色等幾個操作程序去考慮思索,經仔細分析,樣品的處理是為除去雜質純化樣品,達到層析分配某氨基酸的情晰顯色圖像;展層過程是在上述影響Rf值的主要因素要求下
進行,使樣品達到一個適當的位移,便于在顯色后從圖象上,區分不同樣品的氨基酸;顯色是在用配制好的,與水不相混合,并揮發性較快的 邑劑噴霧后迅速吹干的。更何況顯色劑又是含水量極低,不會影響洋品的斑點擴散,那么問題就集中在點樣這個操作程序上了。點樣是將被層析分配的幾種氨基酸混合液,和為了對照實驗結果,而分別配制的幾種氨基酸的溶液,用微量點樣管或毛細管,或血球計數器將5一j5微升的樣品,點在以濾紙為惰性支持物的層析紙上設計好的多點位置中去。點樣后要自然風干,或冷風吹干。最好不要用加熱裝置,如吹風機,燈泡之類的熱源將其樣品點加速干燥。因為加熱裝置在學生操作時,一但注意不夠,掌握不好,則溫度升高勢必要使樣品破壞,更會使佯品點干的太燥。正是由于這樣,樣品點太干燥,使其樣品物的分子,牢固地吸牢在層析紙的纖維上。所以在展層過程中,樣品點的每個物質分子,不能在層析紙上同時起步,而是形成了有先有后,魚貫而上行或下行的狀況,最終使洋品物質的分子,不能同時都集中到達一個位置。致使在顯色后,實驗結果的圖象上,觀察到的不是一個完整的斑點,而是一個拖著尾巴的斑點。這就是上述所說的拖尾現象。
鹵、結束語 ’
紙上分配層析所出現的拖尾現象,究其原因很簡單,就是在點樣品后,樣品點吹的太干燥所致。原因太簡單了,往往被人們容易忽略,更引不起人們的重視。但它確實在困擾著人們的實驗效果。為此,建議應在該實驗的點樣操作中,加上一句,“樣品點不要砍的太干燥,否則,樣品物質的分子,會牢吸在層析紙的纖維上,出現拖尾現象”。
摘自:
1994年 3期《晉東南師專學報》:-67-67,95
關于對用“紙層析法分離鑒定氨基酸”實驗中出現拖尾現象的分析
趙晉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