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化政治擔當 全力打好水污染防治攻堅戰
水情是湖南最大的省情,全省96%以上區域屬于長江流域,湘、資、沅、澧四水通過洞庭湖匯入母親河長江。近年來,全省上下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牢記總書記視察長江經濟帶“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重要指示和對湖南省“守望好一江碧水”的殷切囑托,以高度的思想自覺、政治自覺、行動自覺,全力打好水污染防治攻堅戰,地表水國家考核斷面優于Ⅲ類水質比例達到90%,為保護好長江母親河作出了湖南貢獻。
堅持高位推動,強化治污責任
湖南省委、省政府成立生態環境保護委員會、突出環境問題整改工作領導小組、河長制工作委員會、環保督察工作領導小組等工作機構,統籌推進全省水污染防治工作。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任主任(組長),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督導,15位省級領導分別擔任一湖四水及主要支流省級河長。制定實施《關于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實施意見》《污染防治攻堅戰考核暫行辦法》,在《污染防治攻堅戰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中明確碧水保衛戰實施方案。出臺湖南省環境保護工作責任規定、重大環境問題責任追究辦法、黨政領導干部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辦法實施細則、生態文明建設目標評價考核辦法、環境質量監測考評辦法,建立完善“黨政同責”“一崗雙責”責任體系。充分發揮湖南省生環委、整改辦、督察辦3個平臺作用,加強綜合協調、考核評價、督察問責,有效壓實責任,形成工作合力。連續兩年發起污染防治攻堅戰“夏季攻勢”,省長交辦水污染防治突出問題清單,集中力量克難攻堅,解決了一批重點、難點問題。
堅持保護優先,注重源頭防控
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湖南省委全會審議出臺《關于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深入實施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大力推動湖南高質量發展的決議》,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道路。完善法規標準體系,頒布實施湖南省飲用水水源保護條例、湘江保護條例,正在制定湖南省洞庭湖條例,累計發布生態環境保護地方標準14個,在洞庭湖等重點區域加嚴污染物排放限值。編制“三線一單”,劃定并公布生態保護紅線,將20.23%的國土面積納入管控范圍。推動產業結構調輕、調優,依托長株潭衡“中國制造2025”試點示范城市群等平臺,加快發展20個工業新興產業鏈,高技術產業年增速保持在15%以上。深入實施水生態補償,出臺《湘江流域生態補償(水質水量獎罰)暫行辦法》,建立國控和省控地表水環境監測評價斷面生態補償機制。開展“碧水、藍天、凈土”利劍行動,2018年全省共立案查處4378起環境違法案件,罰款3.24億元,同比增長70%。
堅持問題導向,集中攻堅克難
一是緊盯飲用水水源地問題整治。將飲用水水源整治納入省政府為民辦實事工程,下達省總河長令督辦。深入開展長江經濟帶飲用水安全專項整治行動,省生態環境廳、省人民檢察院、省水利廳聯合開展縣級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環境保護專項行動。在2017年投入8.4億元、完成地市級飲用水水源地80個環境問題整治的基礎上,2018年投入資金17.1億元,提前兩個月完成縣級飲用水水源地254個重點問題整治,進度位居全國前列。
二是緊盯城鎮黑臭水體整治。加大資金投入,按照“控源截污,內源治理,生態修復,活水保質”要求,加快整治地級城市建設區黑臭水體。同時,自加壓力,啟動縣城、鄉鎮黑臭水體整治。截至目前,全省地級城市排查的170處黑臭水體完成整治163處,完成率達到95%以上;2018年省政府工作報告明確的150條城市、鄉鎮黑臭水體整治任務全部完成,涌現出長沙市圭塘河、后湖等典型案例。其中,圭塘河整治創新構建了“建—融—管—還”的資金解決方案,利用物業收入彌補管理投入,確保項目持續健康運營,實現黑臭水體整治“長制久清”。
三是緊盯重金屬污染治理。湖南省委、省政府將湘江保護與治理列為省“一號重點工程”,連續實施兩個“三年行動計劃”,實施重點治理項目3068個,干流500米范圍內2273戶規模畜禽養殖場全部退出。株洲清水塘、湘潭竹埠港等五大重點區域按照屬地政府負責、省直一個對口部門牽頭、多部門配合督導的模式實施綜合整治,株洲清水塘地區153家重污染企業全部關停,湘潭竹埠港地區28家重化工企業整體退出。2013年以來,湘江干流及主要支流水質總體為優,5種重點重金屬濃度穩定達標并持續下降。
四是緊盯洞庭湖水環境問題整治。突出畜禽(水產)養殖污染、城鄉生活污染整治,實施洞庭湖水環境綜合治理“五大專項行動”,印發《洞庭湖生態環境專項整治三年行動計劃》,省委書記、省長出席省市縣鄉村五級干部大會進行動員,打響全民保衛戰。按照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整治要求,同步推進上游湘、資、沅、澧四水綜合整治。通過努力,洞庭湖水環境惡化趨勢得到遏制,湖體總磷濃度持續降低,2018年為0.069毫克/升,同比2015年下降38.4%,其他因子均達到Ⅲ類標準。
五是緊盯長江岸線專項整治。按照“高位協調、屬地負責,專項整治、邊整邊改,推進整合、限期完成”的要求和“關停并轉”的思路,強力推進長江岸線港口碼頭專項整治。2018年關閉拆除泊位42個,關閉渡口13道,暫停11個泊位建設。中辦督查指出的12個問題全部整改到位,8個規模以上排污口全部達標排放,43處排漬(澇)口完成整治銷號42處。
堅持夯實基礎,提升治污能力
統籌推進生態環境機構改革、省以下環保機構監測監察執法垂直管理與綜合執法改革,生態環境廳成為湖南省機構改革中第一個掛牌成立的省政府組成部門。出臺《關于進一步加強黨的建設打造湖南生態環境保護鐵軍的意見》,提出打造生態環保鐵軍30條措施。加大財政投入,安排湘江保護和治理、洞庭湖生態環境整治省級獎補資金49.1億元。持續提升環境監測、監察執法、宣傳、應急等監管能力,推進生態環境大數據建設,加強先進適用技術研發與示范推廣。加強對環保產業發展的政策支持,2018年產值預計達到3000億元。
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小進慢進也是退。下一階段,湖南將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引,在生態環境部有力指導和大力支持下,不斷開拓創新,狠抓工作落實,努力打造長江“最美岸線”,確保“一湖四水”安瀾,一江清水東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