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記免疫分析專業委員會工作會議在京召開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2016年1月28日,中國分析測試協會標記免疫分析專業委員會(相關報道:專訪顏光濤:標記免疫技術發展從標準制定開始)工作會議在北京利德曼生化股份有限公司召開。來自科研院校、企事業單位等40余人參加了此次工作會議。會議由軍事醫學科學院教授蔭俊主持。
中國分析測試協會標記免疫分析專業委員會工作會議現場
北京利德曼生化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王毅興
北京利德曼生化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毅興首先介紹了北京利德曼生化股份有限公司。公司成立于1997年,是專注于體外診斷產品研發、生產、銷售的高新技術企業。公司產品包括生物化學品、診斷試劑和實驗儀器。公司與英國IDS公司在化學發光、生化試劑和儀器方面進行全方位的戰略性合作;為美國貝克曼庫爾特公司提供多項生化試劑項目,適配其AU系列生化儀;與“日立高新”在儀器試劑方面的銷售有戰略合作。
軍事醫學科學院教授 蔭俊
軍事醫學科學院教授蔭俊針對建立中國分析測試協會標記免疫分析專業委員會工作做了介紹。
我國標記免疫分析技術市場規模已超過500億元,2020年將達1000億,年均復合增長率達18.7%。應用專業實驗室已超過12000家,研發機構與企業約1.7萬家,已形成龐大的產業規模。僅以301醫院生化免疫科為例,年均血樣本測定量達90萬人次,項目高達近3000萬項次。產值高于3億人民幣。
標記免疫分析專業委員會是中國分析測試協會現有技術領域的補充與完善。在中國分析測試協會核磁、光譜、質譜、光電子能譜和X射線衍射等為代表的大型裝備分析測試技術與應用體系基礎上,標記免疫分析技術專業委員會的成立,將是對現有物理學分析測試平臺的補充與完善,促進協會現有平臺間的技術對接與融合,形成跨學科、跨領域協同創新和技術整合,推動創新平臺與技術創新;標記免疫分析專業委員成立的另外一個依據是對接國家科技重大需求,形成協同創新體系,建立標記免疫技術“國家隊”。整合我國研發和產業化優勢資源,推動產學研跨行業協作,形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國家隊”,完善對接國際國內認證體系的相關質量標準規范、形成面向產業化的共性關鍵技術平臺、進一步通過“產學研資用”協同創新,推進技術與產品的產業化實施,推進標記免疫分析技術與產品的標準化、自動化及國產化。
標記免疫分析專業委員會宗旨是:
1、聚焦國家科技重大需求,國家行業標準,質量控制體系。
2、促進形成共性關鍵技術支持平臺,推進技術創新與產業化。
3、促進我國標記免疫分析產品的標準化、自動化和國產化。
標記免疫分析專業委員會具有以下幾個特色:1、唯一性。是國內第一個,沒有同名。與中國分析測試協會業務和宗旨相匹配,是協會現有技術的補充與完善。2、創新型。大學、院所、檢測實驗室、醫院臨床實驗室、生產和研發創新型企業,覆蓋標記免疫分析全產業,形成“國家隊”。3、廣泛性。技術體系包括化學、生物化學及分子生物學、免疫學、細胞學、組織學及各種光機電、計算機科學的系統集成。4、學術性,有效整合質譜學、光譜學、色譜學、磁共振波譜學、電分析化學、蛋白質組學、基因組學與抗體的平臺。
標記免疫分析專業委員會擬關注的技術領域包括質量標準體系建設、分析測試設備硬件與軟件系統平臺、表及免疫分析測試共性技術平臺建設、產醫研用協同創新與成果轉化、咨詢與技術培訓。
標記免疫分析專業委員會的組成成員有40%來自應用單位,25%來自研發機構,25%來自生產企業,10%為管理專家。中科院院士張玉奎和中科院院士魏于全均為顧問專家組成員。
科技部國家科技基礎條件平臺中心 盧凡
科技部國家科技基礎條件平臺中心盧凡提到,標記免疫分析專業委員會的成立,他認為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在該專業領域中形成國內權威智庫,全面帶動這方面的工作,并且能夠支撐國家相關決策。科技創新規劃“十三五”馬上要推出,也包括配套的一些專項規劃,其中試劑的規劃由于數量龐雜,因此具有很大難度;在我國的重要研發專項中,針對“艾滋病”、 “肝炎” 、“結核病”三種傳染病,降低感染率、死亡率是其中的一個目標,提出了研制150種以上試劑的要求;新藥創制中跟試劑相關的要求也很多。而在未來還會有許多類的工作要做,所有這些工作都需要一個權威的、專業的機構來為支撐一領域的決策。
會議結束后,與會成員參觀了利德曼公司。
合影
參觀利德曼公司
-
會議會展
-
會議會展
-
焦點事件
-
會議會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