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代培養的影響因素及措施
(1)生理原因
有些植物的試管苗能很好地進行繼代培養,如非洲紫羅蘭等;而另一些則不易繼代培養,如杜鵑花、瑞香等。這是由于培養過程中逐漸消耗了母體中原有與器官形成有關的特殊物質。一般禾本科植物單倍體細胞不易再生,更難保持。
(2)遺傳因素
在繼代培養中通常出現染色體紊亂,特別是器官發生型,繼代培養中分化再生能力喪失與倍性不穩定有關。因此,在進行繼代培養時,要盡量利用芽叢增殖成苗的途徑,而誘導不定芽發生或胚的發生則有一定的危險性。
(3)外植體類型
不同種類植物、同種植物不同品種、同一植物不同器官和不同部位,其繼代繁殖能力也不相同,一般是草本>木本,被子植物>裸子植物;年幼材料>老年材料;剛分離組織>已繼代的組織;胚>營養體組織;芽>胚狀體>愈傷組織。接種材料以帶有2~3個芽的芽團最好,可形成群體優勢,有利于增殖和有效新梢的增加。但為延緩繼代培養中試管苗的衰老,每個培養周期可選生長最健壯的芽取0.1—1mm的莖尖培養,培養量占總培養量的0.5%,作為更新預備苗。每經3個培養周期,繼代苗即可更新一次。
(4)培養基及培養條件
培養基及培養條件適當與否對能否繼代培養影響頗大,故可改變培養基和培養條件來保持繼代培養。在這方面有許多報道,如在水仙鱗片基部再生子球的繼代培養中,加活性炭的再生子球比不加的要高出1至數倍。2~3周內需及時轉入新鮮培養基,否則會隨培養基老化而枯死 。
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