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層色譜簡單原理及應用
薄層色譜法是在50年代從經典柱色譜法和紙色譜法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種色譜技術。60年代后,人們對薄層色譜法的標準化、規范化及擴大應用等方面進行了許多工作,使該方法日趨成熟。
薄層色譜(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常用TLC表示,又叫薄板層析,是色譜法中的一種,是快速分離和定性分析少量物質的一種很重要的實驗技術,屬固-液吸附色譜,它兼備了柱色譜和紙色譜的優點,一方面適用于少量樣品(幾到幾微克,甚至0.01微克)的分離;另一方面在制作薄層板時,把吸附層加厚加大,將樣品點成一條線,則可分離多達500mg的樣品。因此,又可用來精制樣品,此法特別適用于揮發性較小或較高溫度易發生變化而不能用氣相色譜分析的物質。此外,薄層色譜法還可用來跟蹤有機反應及進行柱色譜之前的一種“預試”。
薄層色譜是在被洗滌干凈的玻板(10×3cm左右)上均勻的涂一層吸附劑或支持劑,待干燥、活化后將樣品溶液用管口平整的毛細管滴加于離薄層板一端約1cm處的起點線上,晾干或吹干后置薄層板于盛有展開劑的展開槽內,浸入深度為0.5cm。待展開劑前沿離頂端約1cm附近時,將色譜板取出,干燥后噴以顯色劑,或在紫外燈下顯色。記下原點至主斑點中心及展開劑前沿的距離,計算比移值(Rf)。
一、薄層色譜法工作的過程是這樣的:
首先將要分離的混合物點在用固定相均勻涂布的薄板的一端;
然后將薄板的這一端浸入流動相,在流動相浸濕薄板的過程中,樣品隨著流動相被展開,不同的組分隨流動相以不同的速度向前移動,最終保留在薄板上的不同位置,從而達到分離的目的;
再用適當的方法對不同的組分進行檢測,就可以定性或定量的對樣品作出分析。
此時的固定相被稱為載體或吸附劑,而流動相被稱為展開劑,被展開的樣品叫做斑點。
二、薄層色譜的特點:
靈敏度及分辨率高、分離快速、操作方便、同時分離多個樣品、樣品預處理簡單、設備簡單。由于這些特點,薄層色譜在實際工作中的應用十分廣泛。
三、薄層掃描儀:
由于通常用薄層色譜分析法進行定量分析的過程中,薄層掃描儀是最為重要的,因此對它進行略詳的介紹。
薄層掃描儀的基本結構及主要功能基本是相同的,每臺儀器都包括光源、分光器、檢測器、數據處理及信號輸出幾個部分。
典型的檢測方法是吸收檢測法,其基本測定原理為,用一束長寬可以調節的一定波長、一定強度的光照射到薄層斑點上進行整個斑點或被斑點反射的光束,根據光束被斑點吸收后強度的變化來確定組分的含量。 薄層色譜法的優點特別適合我國國情,已成為許多實驗室不可缺少的分離手段。該方法在科研、教學、臨床、生產等各個領域中廣泛應用,分離對象也無所不包。
目前它正向聯用的方向發展,如薄層色譜--氣相色--質譜聯用,或都薄層色譜--紅外光譜等的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