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透射電子顯微鏡的光闌的介紹
為限制電子束的散射,更有效地利用近軸光線,消除球差、提高成像質量和反差 ,電鏡光學通道上多處加有光闌,以遮擋旁軸光線及散射光。
光闌有固定光闌和活動光闌2種,固定光闌為管狀無磁金屬物,嵌入透鏡中心,操作者無法調整(如聚光鏡固定光闌)。活動光闌是用長條狀無磁性金屬鉬薄片制成,上面縱向等距離排列有幾個大小不同的光闌孔,直徑從數十到數百個微米不等,以供選擇使用。活動光闌鉬片被安裝在調節手柄的前端,處于光路的中心,手柄端在鏡體的外部。活動光闌手柄整體的中部,嵌有“O”形橡膠圈來隔離鏡體內外部的真空。可供調節用的手柄上標有1、2、3、4號定位標記,號數越大,所選的就孔徑越小。光闌孔要求很圓而且光滑,并能在 X、Y方向上的平面里做幾何位置移動,使光闌孔精確地處于光路軸心。因此,活動光闌的調節手柄,應能讓操作者在鏡體外部方便地選擇光闌孔徑,調整、移動活動光闌在光路上的空間幾何位置。
電鏡上常設3個活動光闌供操作者變換選用:
①聚光鏡C2光闌,孔徑約在20~200μm左右,用于改變照射孔徑角,避免大面積照射對樣品產生不必要的熱損傷。光闌孔的變換會影響光束斑點的大小和照明亮度;
②物鏡光闌,能顯著改變成像反差。孔徑約在10~100μm 左右,光闌孔越小,反差就越大,亮度和視場也越小(低倍觀察時才能看到視場的變化)。若選擇的物鏡光闌孔徑太小時,雖能提高影像反差,但會因電子線衍射增大而影響分辨能力,且易受到照射污染。如果真空油脂等非導電雜質沉積在上面,就可能在電子束的轟擊下充放電,形成的小電場會干擾電子束成像,引起像散,所以物鏡光闌孔徑的選擇也應適當;
③中間鏡光闌,也稱選區衍射光闌,孔徑約在50~400μm左右,應用于衍射成像等特殊的觀察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