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討前沿科技成果 記2021北京激光共聚焦顯微年會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2021年4月10日,由北京市電鏡學會主辦、北京理化分析測試技術學會承辦的北京市2021年度激光共焦及超高分辨顯微學學術研討會在北京隆重舉行。本次研討會共有近200人出席、參與。分析測試百科網作為會議合作媒體,為您帶來全程跟蹤報道。
研討會現場
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 王榮榮主任
報告題目:激光共聚焦超高分辨顯微鏡支撐動物所科研創新情況報告
中科院動物所以野生動物和模式動物為研究對象,開展現代動物學研究。研究所干細胞分析平臺目前擁有影像學平臺、細胞學分析平臺、代謝組學分析平臺、小動物成像及行為學分析平臺、病理學分析平臺等8個子平臺,擁有100余套分析設備,平臺在基礎醫學領域排名第一。尤其是影像學平臺,動物所擁有從500 nm尺度的激光片層掃描顯微鏡到20 nm的超高分辨率顯微鏡,支撐了動物所等原創生物技術驅動的生命科學突破。
徠卡顯微系統(上海)貿易有限公司應用工程師 邢斯蕾
報告題目:徠卡STELLARIS共聚焦平臺——開啟生命科學成像Tau時代
2020年,徠卡發布的STELLARIS共聚焦平臺,采用全新設計Power HyD S檢測器,擁有更寬的藍綠、紅外檢測區域和檢測范圍。采用全新白激光,檢測范圍更寬(410 nm~850 nm),201/351譜線連續可調,平均功率全面提高。TauSence模塊可以從時間維度解碼樣品信息,實現對熒光壽命進行檢測。配合TauContrast,可以同時獲得強度圖/平均熒光壽命圖;配合TauGating,可以去除背景干擾信號,提高圖像質量;配合TauSeparation,可以實現光譜之外的多組份快速拆分。通過介紹相關檢測實例,證明徠卡的Tau技術可以為檢測人員提供更快、更清晰、更簡單、全新維度的檢測結果。
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黃韶輝研究員
報告題目:熒光相關光譜單分子技術的儀器研發及應用
熒光相關光譜(FCS)是檢測分子、納米顆粒在溶液、細胞中擴散系數的重要工具。FCS是一種多功能檢測方法,可以檢測分子濃度、大小、分析分子相互作用及分子構想變化等。幾年來,FCS已經發表近12000片論文,涵蓋生物醫學、化學、物理學、材料學等領域。
通過與中科奧輝合作,團隊研發了CorTector SX100產品,其測量分子濃度范圍10 pM~500 nM,測量顆粒半徑<300 nm。目前,該產品已經實現分析FRET標記谷氨酸結構蛋白等溶液中分子濃度、熒光蛋白大小、聚集體粒徑分布。通過與顯微鏡結合,實現了分析單個活細胞內EGFP分子特性。
牛津儀器Andor?應用工程師 王坤
報告題目:Andor多模式共聚焦顯微成像系統Dragonfly
Dragonfly多模式共聚焦系統發布于2018年,由于其特殊的系統設計及零件加工,Dragonfly靈敏度高、信噪比高、光譜響應寬、動態范圍寬、線性度>99.7%。此外,該系統擁有成像速度快、分辨率高、視野廣、視野均勻度高,成像模式多等優勢。目前,Dragonfly系統全球已經裝機超過200臺,國內超過50臺,已經用于活細胞成像、全腦成像、空間轉錄組學成像等領域。與研究團隊共同合作后,利用Dragonfly發現了實時光刺激——DNA損傷修復、光轉換及FRAP等。
卡爾蔡司光學(中國)有限公司應用工程師 呂冰潔
報告題目:全新的活細胞實時、無損、多維成像工具
Lattice Light sheet技術主要用于活體細胞實時、無損、多維成像,相比于傳統熒光成像,Lattice Light sheet在光漂白、光毒三維分辨率等方面具有顯著優勢。通過8年研究,蔡司將Lattice Lightsheet原型機的正置系統變為倒置系統,配合半月形補償透鏡,提高了對耗材的適配性及檢測性能。利用這套技術,蔡司實現了對細胞有絲分裂過程連續25小時觀察等,證明其能夠勝任活細胞實時檢測。
锘海生物科學儀器(上海)股份有限公司?翟星幃
報告題目:平鋪光片技術在大組織3D成像中的應用
組織透明化是實現不透明生物組織透明化技術,常采用主動化技術和被動化技術。光片顯微鏡作為活體細胞組織觀察分析技術,對樣品處理有較高的要求。其光片厚度、光約束能力、光片大小等因素決定了最終檢測結果。锘海公司的LS18平鋪光片系統,采用動態虛擬光片設計,實時可調整;采用空氣鏡設計,易于后期維護;采用開放設計樣品倉,可滿足20*60*15 mm樣品成像。隨后,翟星幃通過介紹LS18對小鼠腦、腎臟等器官進行成像,證明平鋪光片技術已經可以用于實際分析、檢測。
北京大學 陳良怡教授
報告題目:Quantitative Supereresolution Imaging for Percision Medicine
超分辨成像是目前生物成像中最流行的技術,但擁有其光毒性高、速度慢、操作復雜等問題。為克服上述問題,團隊研發了海森結構光超分辨顯微鏡——超分辨熒光服主衍射層析顯微鏡。這套系統能夠觀測到超分辨顯微鏡所不能看到的細節,開啟了人們對線粒體內內脊結構研究熱潮。通過與化學家研發新型熒光劑——PK Mito Red,團隊可以實現2000張拍攝,在病例診斷中揭示了同一PLP1基因不同突變導致臨床佩梅病三種分型機制,并篩選出可能治療最嚴重病病人的藥物。此外,團隊利用這套顯微鏡發現細胞內黑色液泡小體的新細胞器,并證明其參與協調細胞器戶做網絡以及細胞衰老過程。
奧林巴斯(北京)銷售服務有限公司產品經理 王詠婕
報告題目:共聚焦纖維圖像分析新方法
現有分析方法已經不能滿足當前研究檢測需求,為此,奧林巴斯研發了NoviSight 3D分析軟件。其3D檢測跨素、準確,分類簡單、便捷,圖片數據可實時聯動,可以與多種共聚焦兼容。TruAI是奧林巴斯基于深度學習研發的人工智能解決方案,可以實現免標記熒光實驗識別、特征性信號篩選、極低信噪比目標識別以及特征信號識別等,大大降低人工識別難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上海仁科生物技術有限公司 黎瑜輝
報告題目:Lattice LightSheet: A Microscope for Super-Resoulution, Fast, and Gentle 3D Live Cell Imaging
晶格顯微鏡技術(Lattice LightSheet)誕生于2014年,是活細胞分析利器。3i公司的Lattice LightSheet顯微鏡在保留初始樣機的基礎上,對光源、CMOS、樣品室等進行了重新設計,使其性能達到全新高度。例如,Lattice LightSheet V2可實現光調控,采用高性能FusionBT COMS芯片,增加了控溫芯片,增加FRAP功能,6激光束等。隨后,黎瑜輝介紹了3i公司的MLS和CTLS顯微鏡
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王晉輝研究員
報告題目:光學成像示蹤大腦記憶細胞
傳統認為,記憶形成偶聯某些神經元或特殊細胞。經研究發現,記憶細胞具有多個相關信號的聯合捕獲、相關信號的集成和存儲、聯想記憶是認知和情感的基礎等特點。團隊通過對小鼠進行溫度、嗅覺等進行刺激,發現胡須中樞、嗅覺中樞、尾巴中樞等存在相互交聯作用,同時發現神經細胞在接受刺激后會發生投射現象,發生神經傳遞。通過注射anti-miRNA后發現,相關的細胞反應減弱,進而證明記憶細胞的形成與神經元活動有關。
尼康儀器(上海)有限公司應用工程師 薛志紅
報告題目:顯微鏡高通量成像系統
尼康BioPipeline Live系統采用全自動設計,可自動化完成進樣、傳輸、檢測等工作,實現多板長時程分析,支持最多44個96孔板。配合Scheduler軟件和全新的JOBs軟件,用戶可實現個性化檢測設置,實現樣品個性化檢測與分析。此外,搭配尼康公司全新研發的Enhance.AI模塊、Convert.AI模塊、Segment.AI三大AI模塊實現樣品的低信噪比、免標記分析。除了Live系統以外,尼康還推出了PLATE和SLIDE兩大系統供用戶選擇。
北京世紀桑尼科技有限公司 賴博
報告題目:CSIM 100/110共聚焦成像系統以及兩個超分辨技術攝像的探討
CSIM 100/110系統于2019年推出,是市場上唯一采用激光、熒光穿過同一針孔設計的激光共聚焦系統。CSIM 100/110采用自主開發的信號放大電路,擁有更好的信號轉換率、低背景噪音、更寬動態范圍等優勢。采用自主設計的Sunny XY高速掃描振鏡,實現自主設計、自主生產。與國外進口產品相比,CSIM 100/110系統檢測結果與之相比并無差異,已經可以媲美進口儀器。未來,團隊將采用無限遠校正光學系統(10 m)、針孔濾波、環形光束照明等技術提高分辨率,超過現有產品,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中國農業大學 傅靜雁教授
報告題目:超高分辨顯微技術解析中心體骨架蛋白的裝配
中心體作為細胞器,參與了大部分細胞活動,影響了人體健康。通過使用3D SIM分析技術,團隊發現了中心體組裝過程及整體結構。通過進一步研究,團隊使用gSTED技術發現了中心體九軸折疊對稱結構、中心體蛋白動態裝配順序、軸向分布等規律,同時也測算了中心體空間分布數據。
部分參會廠商
牛津儀器Andor?Technology
卡爾蔡司(上海)管理有限公司
徠卡顯微系統(上海)貿易有限公司
濱松光子商貿(中國)有限公司
北京木杉光學科技有限公司
锘海生物科學儀器(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世紀桑尼科技有限公司
尼康儀器(上海)有限公司
鉑瑞達(北京 )科技有限公司
上海仁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廣東中科奧輝科技有限公司
廣州超視計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奧林巴斯(北京)銷售服務有限公司
-
會議會展
-
焦點事件
-
焦點事件
-
焦點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