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撥動發展的齒輪?生命科學領域喜憂參半
在信息爆炸的時代洪流中,前沿生命科學以其顛覆性創新不斷牽引著公眾視線,點亮科技天際。它既是時代浪潮的弄潮兒,又是未來市場格局重塑的關鍵驅動力。
新年伊始,生命科學領域再次登上了輿論的風口浪尖。雄安正式印發《關于支持現代生命科學和生物技術產業發展的若干措施(試行)》,支持生物醫藥類大型央企在雄安新區布局總部及二、三級子公司或創新業務板塊,圍繞生物制劑、細胞治療、基因工程、組織工程等加強重大疾病新藥創制,打造生物醫藥人才產業高地;廣州市高質量發展大會提出大力發展生命科學;此外,2024年世界政府峰會英偉達的首席執行官黃仁勛提出了一個引發廣泛關注的觀點:計算機科學的黃金時代正在逐漸遠去,而生命科學正迎來其輝煌的曙光,更是直接引燃輿論焦點。
生物技術是真正的長期主義。 ??
? ? ? ? ? ? ? ? ? ? ? ? ? ? ? ? ? ? ? ? ? ——尹燁
隨著信息技術的相對成熟,生命科學的發展或許才剛剛開始。從1953年DNA雙螺旋的發現開始,生命科學進入了分子生物學時代, 2003年人類基因組計劃的完成開啟了后基因組時代,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的誕生則革新了遺傳操作的可能性。此外,中國科學家合成牛胰島素的成功以及雜交水稻技術的應用等,不僅改變了科研格局,也對全球糧食安全產生了深遠影響。每一次里程碑式的突破都預示著生命科學無限廣闊的研究前景與發展潛力。
生命科學,21世紀最活躍的學科。????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施一公
研究者們對生命科學的探索從未止步。
細胞生物學在干細胞研究、細胞重編程、以及單細胞測序等領域不斷創新,深入理解細胞的多樣性和功能機制。生物信息學與大數據分析在整合基因組學、轉錄組學、表觀遺傳學等方面發揮著關鍵作用,助力對復雜生命過程的理解和疾病診斷治療策略的開發。精準醫療和個性化治療方案的探索日益增多,基于個體基因組特征定制的預防和治療手段開始進入臨床實踐。免疫療法、基因療法和再生醫學等領域的研究成果正逐漸轉化為實際應用,為許多不治之癥提供了新的治療希望。近日,Cell期刊發表了題為《Pan-cancer proteogenomics characterization of tumor immunity》的文章,為癌癥免疫治療方法的開發提供了可靠的方向,Science的一篇文章《Hepatic glycogenesis antagonizes lipogenesis by blocking S1P via UDPG》提出了肝細胞中葡萄糖碳的儲藏機制,為改善肝臟中脂肪代謝紊亂提供研究基礎。還有合成生物學的發展、類器官的培養等一系列的研究領域都在不斷深入。
盡管研究成果取得了重大突破,卻有一層薄薄的霧遮住了我們的視線,不禁自問,我國生命科學的未來在哪?
2023年,賽默飛、丹納赫等十余家頭部上市公司相關業務銷售額合計達693億美元,相比2022年的780億美元銷售額,呈現了約11%的下滑。然而,盡管國際生命科學企業業務普遍疲軟,但國內的生命科學領域并購活動卻展現出截然不同的態勢。據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12月10日,全球生命科學領域的并購支出已經超過了前一年的總額:相較于2022年全年累計的1420億美元交易額,2023年這一數字攀升至1910億美元,增長顯著。雖然交易數量并未同步增加(2023年記錄了116筆交易,少于2022年的126筆),但單筆并購規模的擴大成為了推高總投資額的主要因素。尤為突出的是,在2023年的并購活動中,有67%的投資額來源于大型制藥企業的并購動作,這揭示出即使在全球經濟環境不確定及中國市場短期內面臨挑戰的情況下,該行業內仍存在資本尋求投資機會和戰略整合。
一方面是資金和市場的問題,另一方面則是技術問題。
篳路藍縷,以啟山林。我們經歷了從無到有的年代,也同樣會開創生命科學領域新的盛世,這需要研究者們的共同努力。
國內技術研究起步較晚,生命科學領域的“基礎設施”建設未能趕上國外的步伐,這是一個應當重視的問題。生命科學儀器的創新與進步在多個維度對生命科學研究產生了深遠影響和決定性推動作用。首先,精密的生命科學儀器顯著提升了研究數據的精度與質量,新一代測序技術等先進工具使得基因組學和蛋白質組學能夠獲取更為詳盡且準確的信息,這對于揭示生命的本質機制至關重要。其次,在提升實驗效率方面,自動化、高通量設備如高速冷凍離心機和自動化工作站極大地縮短了實驗周期,減少了人為誤差,有力地推進了科研進程。此外,新型儀器技術還不斷引領著新研究領域的開辟與發展,單分子成像技術和單細胞測序技術便是典型代表,它們讓我們能從微觀角度深入探究生物分子行為及細胞異質性問題。在臨床應用層面,精密儀器對于個性化醫療的發展起到了關鍵支撐作用,如液體活檢技術和基于基因測序的靶向藥物篩選已成為癌癥早期診斷與治療的重要手段。同時,生命科學儀器不僅深化了基礎生物學研究,更促進了研究成果的實際轉化與廣泛應用,例如通過CRISPR-Cas9系統改造微生物以實現生物燃料生產或作物改良。不僅如此,其發展還進一步催生了生物物理學、計算生物學等多學科交叉融合的新興領域,為解決復雜生命科學問題提供了跨學科的創新解決方案。
由此來看,對于我國生命科學領域的發展而言,生命科學研究和相關儀器設備的開發與創新應同步并舉、相互促進。尤其是在當前國際環境下,依賴進口設備可能受制于人,因此加大自主研發力度,提高國產化水平,對于保障我國生命科學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和戰略安全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當然,實現生命科學研究與儀器設備開發的齊頭并進并非一蹴而就之事,這需要國家層面的戰略規劃以及長期穩定的投資支持,同時也考驗著科研機構和企業的技術研發能力及市場轉化效率。無論是基礎研究的積累還是尖端設備的研發,都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成本和技術資源,但只有這樣,才能在確保產業鏈安全的同時,逐步推動我國生命科學事業攀上新的高峰。
撥開云霧,生命科學領域的未來是值得期待的。
-
企業風采
-
焦點事件
-
企業風采
-
會議會展
-
焦點事件
-
投融資
-
招標采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