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常委會專題詢問大氣污染防治法實施情況
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四次會議7月10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聯組會議,結合審議全國人大常委會執法檢查組關于檢查大氣污染防治法實施情況的報告進行專題詢問,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栗戰書主持并講話。
本次常委會會議在分組審議大氣污染防治法執法檢查報告的基礎上,舉行聯組會議,開展專題詢問。這是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開展的第一次專題詢問,也是此次執法檢查的一個重要環節。
國務委員王勇代表國務院到會聽取意見、回答詢問,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黨組書記、副局長畢井泉和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司法部、財政部、住房城鄉建設部、交通運輸部、農業農村部等有關部門負責人以及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負責同志到會應詢,對所提問題一一作答。國家市場監管總局黨組成員陳鋼參加會議。
有委員提出,我國目前的貨物發送量和周轉量主要是通過柴油車為主的公路運輸來完成的,柴油貨車污染量占到全國機動車污染排放總量60%以上。有關部門對于機動車污染的治理、燃油品質量監管不到位,造成柴油質量不達標。
在交通運輸部部長李小鵬對柴油車污染問題做出應詢后,畢井泉也對委員提出的油品市場監管問題進行了回應,他指出,油品質量問題還很突出。2017年,工商部門在中西部20個省(區)加油站抽檢成品油樣品6228個批次,其中782批次不合格,不合格率高達12.6%。不合格產品主要是以次充好、摻雜使假、以低標號冒充高標號等。另外,從抽查情況看,個別小的成品油生產企業加工出來的成品油質量不穩定。
畢井泉強調,這次機構改革組建了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我們將把油品質量監管與市場監管統一起來、整合力量,進一步加強取得生產許可證、經營許可證企業的生產、銷售過程的現場檢查,加強抽樣檢驗,嚴肅查處無證市場,摻假使假、以低標號冒充高標號油品的行為,嚴肅查處計量和質量欺詐的行為,涉嫌犯罪的移交公安機關追究刑事責任。
此外,備受關注的《機動車環境保護召回管理規定》也有了出臺時間表。畢井泉介紹,原質檢總局會同原環保部完成了《機動車環境保護召回管理規定》送審稿,正在按程序召開座談會,聽取各方意見,估計近期可上網公開,向社會征求意見。他表示,要以這次檢查為契機,抓緊工作,加強協調,力爭年內出臺機動車環保召回制度。
根據7月9日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四次會議審議的大氣污染防治法執法檢查報告,重點領域大氣污染防治措施執行不夠有力,其中機動車污染和油品質量監管不到位。報告指出,一些重型柴油車未安裝污染控制裝置或者污染控制裝置不符合要求,不能達標排放。一些地方和部門對重型柴油車準入把關不嚴,監管力量不足、監管不到位,車輛不正常安裝和使用污染控制裝置等違法情況比較普遍。
在油品監管方面,報告指出一些地區油品質量源頭管控存在漏洞,對成品油無證生產單位、非法調和成品油行為監管不到位,對流通領域的普通柴油沒有明確監管部門、缺乏監管依據。2017年,有關部門在天津、廊坊、唐山、保定、邢臺等五市開展的柴油質量抽檢中,合格率僅為47%。
據悉,《大氣污染防治法》第四章對機動車污染控制、車輛監管、油品質量等作了專節規定。去年9月印發的《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開展質量提升行動的指導意見》提出要“提升油品供給質量”。國務院日前印發的《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也提出要“加快油品質量升級”,并明確2019年1月1日起,全國全面供應符合國六標準的車用汽柴油,停止銷售低于國六標準的汽柴油,實現車用柴油、普通柴油、部分船舶用油“三油并軌”,取消普通柴油標準,重點區域、珠三角地區、成渝地區等提前實施。
-
標準
-
標準
-
焦點事件
-
政策法規
-
焦點事件
-
焦點事件
-
標準
-
政策法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