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環境毒理與環境化學學會亞太分會2010年會在穗召開
6月5日至7日,由廣州地化所有機地球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辦的國際環境毒理與環境化學學會亞太分會2010年會在廣州中國大酒店順利召開。廣州市政府副秘書長趙南先、中國科學院資源環境科學與技術局局長范蔚茗、國際環境毒理與環境化學學會本屆主席Jane Staveley博士、前任主席Michael McLaughlin博士、行政執行官Michael Mozur博士、國際環境毒理與環境化學學會亞太分會主席陶澍院士、中國科學院環境生態環境研究中心江桂斌院士等出席了開幕式。開幕式由有機地球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曾永平研究員主持。
趙南先在開幕式上致辭,歡迎出席會議的各國代表。他在致辭中指出: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平衡發展,走可持續發展道路,把生態完好的綠色地球留給后代,這是我們現代人類的共同追求,也是各國、各級政府努力的方向。廣州是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經濟發展最快,也是面臨各種環境問題較多的城市之一。廣州市政府十分注重吸取國內外其他城市的發展經驗,始終堅持把環境保護工作放在突出位置,對環境科學研究十分重視與支持,對環境科學工作者的卓越貢獻非常珍視。并表示將關注會議取得的最新成果,將其作為政府工作的重要參考。
本次大會的主題是:“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之間的平衡:科學保證下的可持續發展”。會議不僅就人類活動及經濟發展對生態環境以及人類健康的影響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進行討論和交流,還特別就地區經濟發展中代表性的環境問題進行了專門研討。
會議共收到論文摘要608篇,其中有447篇進行了分會報告,158篇進行展板交流。廣州地化所以第一作者和第一單位提交的論文摘要32篇,其中27篇進行了口頭報告,報告人絕大部分為研究生。
開幕式當日適逢世界環境日,廣東電視臺、南方電視臺和廣州電視臺均在相應的新聞頻道中報道了開幕式情況。
參加本次會議的代表有近600名,其中有200多名專家、學者來自美國、英國、澳大利亞、日本、韓國、印度、新加坡、加拿大和德國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本屆年會是國際環境毒理與環境化學學會繼2006年在北京舉行之后連續第二次在中國召開。這表明中國環境科學研究水平日益受到國際同行的關注和認可。
會議期間,一支由廣州地化所30多名研究生組成的志愿者隊伍活躍在大會現場,為大會提供了優質服務,受到國內外代表的一致好評。
國際環境毒理與環境化學學會(SETAC)是創立于1979年的一個非盈利、國際性的專業學會。它的所屬成員和機構致力于環境問題的研究、分析和解決,自然資源的管理和規劃,環境教育、研究和發展等,以實現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和保護生態系統的整體性。
-
標準
-
標準
-
科技前沿
-
標準
-
焦點事件
-
標準
-
政策法規
-
標準
-
政策法規
-
標準
-
政策法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