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外分光光度計由哪些部件構成
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由5個部件組成:
①輻射源。必須具有穩定的、有足夠輸出功率的、能提供儀器使用波段的連續光譜,如鎢燈、鹵鎢燈(波長范圍350~2500納米),氘燈或氫燈(180~460納米),或可調諧染料激光光源等。
②單色器
。它由入射、出射狹縫、透鏡系統和色散元件(棱鏡或光柵)組成,是用以產生高純度單色光束的裝置,其功能包括將光源產生的復合光分解為單色光和分出所需的單色光束。
③試樣容器,又稱吸收池。供盛放試液進行吸光度測量之用,分為石英池和玻璃池兩種,前者適用于紫外到可見區,后者只適用于可見區。容器的光程一般為0.5~10厘米。
④檢測器,又稱光電轉換器。常用的有光電管或光電倍增管,后者較前者更靈敏,特別適用于檢測較弱的輻射。近年來還使用光導攝像管或光電二極管矩陣作檢測器,具有快速掃描的特點。
⑤顯示裝置。這部分裝置發展較快。較高級的光度計,常備有微處理機、熒光屏顯示和記錄儀等,可將圖譜、數據和操作條件都顯示出來。
紫外線指的是電磁波譜中波長從
10nm~400nm 輻射的總稱,不能引起人們的視覺。1801
年德國物理學家里特發現在日光光譜的紫端外側一段能夠使含有溴化銀的照相底片感光,因而發現了紫外線的存在。紫外線可以用來滅菌,過多的紫外線進入體內會對人體造成皮膚癌。
紫外線是指陽光中波長10至400納米(nm)的光線,可分為UVA(紫外線A,波長320~400納米,長波)、UVB(波長280~320納米,中波)、UVC(波長100~280納米,短波)。UVA致癌性最強,曬紅及曬傷作用為UVB的1000倍。UVC可被臭氧層所阻隔。IR(Infrared)是紅外線,可造成曬紅、微血管擴張、皮膚炎,并促進紫外線的致癌性。紫外線照射會讓皮膚產生大量自由基,導致細胞膜的過氧化反應,使黑色素細胞產生更多的黑色素,并往上分布到表皮角質層,造成黑色斑點。紫外線可以說是造成皮膚皺紋、老化、松弛及黑斑的最大元兇。 [1]
紫外線位于光譜中紫色光之外,為不可見光。它能使許多物質激發熒光,很容易讓照相底片感光。當紫外線照射人體時,能促使人體合成維生素D,以防止患佝僂病,經常讓小孩曬曬太陽就是這個道理。紫外線還具有殺菌作用,醫院里的病房就利用紫外線消毒。但過強的紫外線會傷害人體,應注意防護。玻璃、大氣中的氧氣和高空中的臭氧層,對紫外線都有很強的吸收作用,能吸收掉太陽光中的大部分紫外線,因此能保護地球上的生物,使它們免受紫外線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