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ccaac"></li>
  • <table id="ccaac"><rt id="ccaac"></rt></table>
  • <td id="ccaac"></td>
  • <td id="ccaac"></td>
  • 關注公眾號

    關注公眾號

    手機掃碼查看

    手機查看

    喜歡作者

    打賞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寶支付支付寶支付
    ×

    北京大學教授狀告化妝品公司:廣告不能反科學

    2015.11.24

      “21號廣告已經停播,這證明我的‘告狀’還是起了作用。”電話那頭,84歲的北京大學教授周公度操著一口浙江口音的普通話,聲音洪亮,掩飾不住內心的喜悅。

      事情緣由是,前段時間每晚8點半,央視八套會播放一段化妝品品牌法蘭琳卡15秒的廣告,這段廣告不斷重復著“我們恨化學”這句話,甚至直接用這五個大字占滿屏幕。

      18日晚,當再次見到這段廣告時,周公度看不下去了,當即手書一百多字的“狀告CCTV—8”的聲明,19日他將“告狀信”交由北京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23日該院相關人士告訴科技日報記者,“告狀信”已轉交學校。

      周公度在北京大學主講結構化學基礎課近20年,這些年一直忙于傳道授業著書立說,對“窗外事”并不多過問。這次之所以義憤填膺,因為在他看來,“這是一則反科學,破壞化學教育的壞廣告,內容毫無基本科學素養”。

      “‘告狀’主要是為了這門和國家前途、未來發展相關的學科發展。”周公度告訴科技日報記者,一切生命的存在都依賴化學,化學是一門重要的自然學科,但很多人不了解化學,“我們恨化學”這種說法通過擁有上億觀眾的電視臺放大后,將給化學教育帶來不可低估的社會負面影響。

      “為增加公眾對化學的認識和熱愛,2011年還被聯合國確定為‘國際化學年’。”讓周公度氣憤的是,“這則廣告和世界潮流背道而馳”。

      他的一紙“告狀信”引起了不少人的共鳴。“我們的生活離不開化學,沒有化學就沒法生活。”廣東省日化商會秘書長余雪玲直言,法蘭琳卡的這則廣告是在炒作概念。在她看來,業內人士或者常用化妝品的人聽到“我們恨化學”這句話,一般能理解這是廣告創意,意味著“天然”,但它會讓不了解情況的人產生“化妝品可以做到不含化學成分”的誤解,這樣搏出位的炒作涉嫌誤導消費者,會讓大眾覺得化學不好,甚至產生恨化學的心理。

      余雪玲分析,之所以出現這樣的炒作,是因為新修訂的廣告法已于9月1日起正式施行。此次廣告法修改的幅度非常大,明確不能使用最佳、最好的宣傳詞,作為時尚快消品的化妝品廣告空間縮小,不排除一些品牌通過雷人標題吸引眼球。

      “拿科學說事的廣告行為是不恰當的,未成年的孩子們會把這句話演繹得更遠,比如我們恨數學等等。這會對孩子教育、學科發展產生不良影響。”中國政法大學傳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說,修訂后的廣告法第九條規定,廣告不得妨礙社會安定,損害社會公共利益。法蘭琳卡這則廣告已損害了社會公共利益。他同時呼吁,在提高處罰標準的同時,亟待將推動廣告行業誠信建設的條款落地。

      余雪玲認為,大眾通過早些年的問題奶粉事件了解了三聚氰胺,通過北大教授向廣告炒作宣戰,開始關注學習化妝品和化學的關系。“但這不是件好事。”她更希望,國家花一些力氣通過正面宣傳普及科學知識。

    推薦
    關閉
  • <li id="ccaac"></li>
  • <table id="ccaac"><rt id="ccaac"></rt></table>
  • <td id="ccaac"></td>
  • <td id="ccaac"></td>
  • 床戏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