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表明:全球臨床試驗缺乏倫理標準
《科學》雜志一篇文章說,制藥公司正在發展中國家實施越來越多的臨床試驗,但是其中許多使用了有問題的做法。
發展中國家是實施臨床試驗有吸引力的地方(圖片來源:WHO/TDR/Ramachandran)
在全球環境下實施臨床試驗會節約時間和金錢。可以更快地滿足目標患者數量,而且加速藥品開發可以給制藥公司多贏得一年的專利獨占期。接受臨床試驗的國家也會獲得金錢以及對其醫院、醫學院和研究機構的人員培訓。
特別地,在中國和印度實施的臨床研究數量正在增加,但是兩個國家在臨床試驗的技能和倫理監督上都存在軟肋。
最近一項研究表明,在中國學術出版物上報道的2,235個隨機化臨床試驗中,只有207個恰當地進行了隨機化。在印度也一樣,大多數可能成為臨床研究者的人缺乏實施這些臨床試驗所需的必要技能。
病人們經常被操縱加入臨床試驗,而廣泛存在的文盲讓臨床試驗者很容易繞過知情同意程序,而從事臨床試驗的藥廠也經常以高額報酬和昂貴的醫藥來誘惑人參加臨床試驗。
為了對付這種可疑的倫理狀況,中印兩國的期刊編輯都同意,只發表那些在臨床試驗開始前公開注冊過的臨床研究。中印兩國科學家說,注冊臨床試驗和期刊編輯的政策只是推動倫理監督與發展中國家參與臨床試驗患者日增的局面齊頭并進的一個開端。
推薦
-
焦點事件
-
會議會展
-
科技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