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部要求:發現“超級細菌”12小時內必須上報
衛生部9月8日表示,中國衛生部門正在嚴密防控最近在一些國家致多人感染的攜帶NDM―1基因的“超級細菌”,全力避免中國成為重災區。
中國衛生部有關負責人在回復新華社記者采訪提問的電子文本中說,針對“泛耐藥腸桿菌科細菌”(即俗稱的“超級細菌”)的入侵和擴散問題,衛生部作出了具體安排部署并已經開展了一系列工作。
衛生部細菌耐藥監測網的網絡醫院正在進一步強化致病微生物檢測和細菌耐藥監測工作,對于“泛耐藥腸桿菌科細菌”陽性的檢測結果,必須在12小時內向衛生部細菌耐藥監測網報告。
根據浙江大學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傳染病診治國家重點實驗室教授肖永紅等人的調查研究,中國真正需要使用抗生素的病人數量僅約占20%;中國的抗生素原料人均年消費量是美國的10倍。
世界衛生組織駐中國代表處新聞官陳蔚云對新華社記者表示,截至目前,攜帶NDM―1基因的“超級細菌”致病報告絕大多數在南亞地區,另外在英國、荷蘭、澳大利亞、加拿大、美國、瑞典、日本等國也已出現。
陳蔚云表示,該“超級細菌”也可能傳播到了其他國家和地區,但目前還沒有被發現。目前世衛組織對該“超級細菌”的情況掌握不多,正在做進一步的研究。
中國衛生部有關負責人在回復新華社記者采訪提問的電子文本中說,針對“泛耐藥腸桿菌科細菌”(即俗稱的“超級細菌”)的入侵和擴散問題,衛生部作出了具體安排部署并已經開展了一系列工作。
衛生部細菌耐藥監測網的網絡醫院正在進一步強化致病微生物檢測和細菌耐藥監測工作,對于“泛耐藥腸桿菌科細菌”陽性的檢測結果,必須在12小時內向衛生部細菌耐藥監測網報告。
根據浙江大學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傳染病診治國家重點實驗室教授肖永紅等人的調查研究,中國真正需要使用抗生素的病人數量僅約占20%;中國的抗生素原料人均年消費量是美國的10倍。
世界衛生組織駐中國代表處新聞官陳蔚云對新華社記者表示,截至目前,攜帶NDM―1基因的“超級細菌”致病報告絕大多數在南亞地區,另外在英國、荷蘭、澳大利亞、加拿大、美國、瑞典、日本等國也已出現。
陳蔚云表示,該“超級細菌”也可能傳播到了其他國家和地區,但目前還沒有被發現。目前世衛組織對該“超級細菌”的情況掌握不多,正在做進一步的研究。
推薦
-
項目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