胚胎干細胞發育研究取得新進展
清華大學陳燁光研究組和中科院遺傳與發育研究所韓敬東研究組合作在胚胎干細胞發育研究方面取得新的進展,相關成果文章“Genome-wide mapping of SMAD target genes reveals the role of BMP signaling in embryonic stem cell fate determination”發表在最新的《基因組研究》(Genome Research)上。
胚胎干細胞(ES cells)來源于植入前胚胎囊胚期的內細胞團,具有自我更新和全能性的特點。ES細胞的自我更新和全能性特性是由細胞外信號分子和細胞內的關鍵轉錄因子共同調控的,如Oct4和Nanog等。
然而,關于細胞外信號如何影響控制胚胎干細胞自我更新轉錄控制回路的研究一直沒有取得太多的進展。為了研究細胞外信號分子對胚胎干細胞,陳燁光、韓敬東研究選擇BMP信號來研究胚胎干細胞的分化命運。
骨形態發生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s、BMP)是生長轉化因子超家族成員,被認為是目前調控小鼠胚胎干細胞自我更新和分化的重要控制因子。
研究小組通過全基因組范圍上分析BMP信號通路啟動子SMAD1/5和SMAD4,發現它們與大量的發育調節因子有很大的關聯,如H3K27三甲基,H3K4三甲基標記的調節因子。
Smad敲除試驗研究進一步發現,胚胎干細胞自我更新過程中有大量的發育調控因子參與調控過程,在SMAD相關因子研究中鑒定了一些新的調控因子,Dpys12,Ldm6b。這些研究數據表明,SMAD介導的BMP信號調節過程中有大量的調節因子參與。
?
更多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