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TD2018會議科普:什么是蛋白質計量
——武利慶(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
蛋白質是由氨基酸脫水縮合而成的生物大分子,是生命的物質基礎,是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沒有蛋白質就沒有生命。早在1878年,恩格斯就指出“生命是蛋白體的存在形式”,突顯蛋白質在生命活動中的重要性。究竟什么是蛋白質計量呢?它是指以蛋白質測量理論、測量標準與測量技術為主體,實現蛋白質的特性量值與標稱特性在國家和國際范圍內的準確一致,保證測量結果最終可溯源到國際SI單位或國際公認單位。
蛋白質計量是研究蛋白質測量的科學,蛋白質測量既包括檢測對象是蛋白質的測量活動,也包括基于蛋白質技術的測量活動。例如,對血清中人生長激素等蛋白質標志物的測定、蛋白質藥物的質量分析、食品中蛋白類過敏原的測定等都屬于“檢測對象是蛋白質的測量活動”;通過MALDI-TOF蛋白質指紋圖譜法鑒定微生物、農藥獸藥殘留的免疫分析檢測等都屬于“基于蛋白質技術的測量活動”。
蛋白質的特性包括特性量值和標稱特性兩類。蛋白質的特性量值是由確定的蛋白質的特性量的數與測量單位、約定參考標尺或參考測量程序等方式所表示的特性量的大小;蛋白質的標稱特性是不以數值大小區分的蛋白質的特性。例如,蛋白質的特性量值可通過一個數和一個測量單位的乘積表示,如“樣本中人胰島素的濃度為23 pmol/L”;量綱和測量單位都是1,如“樣本中糖化血紅蛋白的含量為5.4%”;一個數和一個作為參照對象的測量程序表示,如“血清中(-淀粉酶的催化活性濃度為6.03 μkat/L(IFCC參考方法)”;一個數和一個標準物質表示,如“樣本中人垂體促黃體生成素的濃度(WHO 80/552)為 16.9 IU/L”。通常,蛋白質的含量、活性、分子量等能夠以特性量值的方式表示并實現溯源;蛋白質的序列等是蛋白質的標稱特性,它不以大小進行區分。
蛋白質計量的主要任務包括兩個方面:對于蛋白質特性量值,主要是為其測量結果建立量-值標尺、溯源途徑和計量基標準(含標準物質),實現測量結果能夠溯源到國際SI單位或國際公認單位,從而保證蛋白質測量結果的準確、有效和可比;對于蛋白質標稱特性,重點在于提高測量的準確性與可比性。不論如何,蛋白質計量的主要目的是實現蛋白質的特性量值與標稱特性在國家和國際范圍內的準確一致。
PPTD會議簡介:
蛋白和肽類藥物及診斷試劑的有效性評價和質量的精確控制是目前全球生物產業面臨的巨大挑戰之一,是企業研發的重點,是標準化工程化開發的前提。為推動體外診斷與肽類、蛋白質藥物工程化發展,加強計量及分析表征技術對該領域質量控制及標準化的支撐,更好地促進我國體外診斷與肽類、蛋白質藥物研發生產等相關技術交流,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國際計量局(BIPM)、成都市人民政府、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聯合主辦了2016年“蛋白和肽類藥物及診斷試劑研發與質控國際研討會(PPTD 2016)”。國際計量局、國際檢驗醫學溯源聯合委員會(JCTLM)、世界衛生組織(WHO)、國際臨床化學聯合會(IFCC)等國際組織,及多國計量院和世界著名生物醫藥企業的30余名代表和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相關科研院所、高校和企業的約450名國內代表參加了會議。與會代表以計量技術為橋梁,對前沿研究、藥物研發、臨床醫學檢驗技術及標準化等研究熱點展開了交流。本次研討會促進了生命科學計量新領域的發展,加強了世界各國、各組織在化學生物計量領域的交流與合作,建立了蛋白和肽類藥物前沿研究與工程化轉化的橋梁與紐帶;同時為研發、質控、科技創新以及產業化等全鏈條合作奠定了基礎,在國際上獲得了廣泛贊譽。
-
儀器推薦
-
儀器推薦
-
儀器推薦
-
儀器推薦
-
儀器推薦
-
焦點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