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工程”三期建設將投100個億
昨日,據財政部官員在京表示,中央財政將對高等教育“211工程”三期建設投入100個億,主要用在學科建設、創新人才培養和師資隊伍建設和全國高等教育公共服務系統。
昨日,教育部、財政部和國家發改委聯合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211工程”十年建設成就及開展三期工程建設的有關情況。
據介紹,“211工程”是建國以來,由國家立項在高校領域的規模最大、層次最高的重點建設工程,建設目標是推動百所高校及一批重點學科在教學、科研、管理、辦學效益等方面較大提高,成為培養高層次人才、解決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重大問題的基地。目前,共有107所院校名列“211工程”。
財政部教科文司司長趙路說,自1995年“211工程”立項以來,中央財政不斷加大投入力度,“一期投入27億5500萬,二期是60多億,三期是100個億。”
趙路表示,從今年開始,財政部還將對國家重點實驗室給予大幅度經費支持,財政部已經先期下達14億的科技經費,支持國家224個實驗室的運行、科研業務和儀器設備購買等支出。
趙路稱,教育部、財政部和國家發改委專門制定了“211工程”經費的管理辦法,三部門要進行監督檢查,發現擠占、挪用“211工程”資金的行為要進行相應處理。
“211工程”簡介
“211工程”是中國政府面向21世紀,重點建設100所左右的高等學校和重點學科的建設工程。
一、“211工程”建設的目的
實施“211工程”,是中國政府推進高等教育發展,促進高等教育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的一項重要措施。這一工程的實施旨在為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戰略培養高層次人才,對提高國家高等教育水平,加快國家經濟建設,促進科學技術和文化發展,增強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能力,實現高層次人才培養基本立足于國內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
二、總體建設目標及任務
面向21世紀,在“九五”期間,重點建設一批高等學校和重點學科,并在此基礎上經過若干年的努力,使100所左右的高等學校以及一批重點學科在教育質量、科學研究、管理水平和辦學效益等方面有較大提高,在高等教育改革特別是管理體制改革方面有明顯進展,成為立足國內培養高層次人才、解決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重大問題的基地。其中,一部分重點高等學校和一部分重點學科,接近或達到國際同類學校和學科的先進水平,大部分學校的辦學條件得到明顯改善,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上取得較大成績,適應地區和行業發展,總體處于國內先進水平、起到骨干和示范作用。
相關鏈接
中國“211工程”實施十年累計畢業本科生242萬
教育部3月25日下午舉行例行新聞發布會,介紹“211工程”十年建設成就及開展三期工程建設的有關情況。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楊玉良介紹,中國高校十年累計畢業本科生有242萬人,研究生達到了62.31萬人,留學生為11.27萬人。十年共引進教師43711人。
楊玉良介紹,“211工程”1995年開始實施時中國高等教育的現狀是,高校1054所,本科院校616所,專科院校438所,在校本科生163.82萬人,研究生只有14.51萬人,博士生只有2.88萬人。
楊玉良說,“211工程”實施十年以來,重點建設的學校整體實力有了顯著提高,縮小了與世界一流大學的差距。教學科研用房05年為3111萬平方米,05年是95年的2.6倍(也就是十年以后)。高校科研儀器設備總值05年是95年的5.4倍。經過嚴格評審的國家重點學科有824個,占全國的85%,因為重點學科不僅僅在“211工程”的高校中。
楊玉良介紹,十年共引進教師43711人。05年教師中具有博士學位的人數是51211人,是95年的5.8倍。這對高校來講,教師隊伍的水平是非常重要的指標。45歲以下具有高級職務的教師為54750人,是95年的2.8倍。人才培養方面,十年累計畢業本科生有242萬人,研究生達到了62.31萬人,留學生為11.27萬人。05年的在校研究生人數是95年的6.2倍。
-
會議會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