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型膠質細胞的分類簡介
根據膠質絲的含量以及胞突的形狀可將星形膠質細胞分為兩種:纖維性星形膠質細胞(fibrous astrocyte)多分布在腦脊髓的皮質,突起細長,分支較少,胞質中含大量膠質絲,又稱蜘蛛細胞(spider cell);原漿性星形膠質細胞(protoplasmic astrocyte),多分布在灰質,細胞突起粗短,分支多。胞質內膠質絲較少,又稱苔狀細胞(mossycell)。電鏡下星形膠質細胞的胞核有缺失,胞質較清亮,游離核糖核蛋白體和粗面內質網均很少,糖原顆粒豐富,有大量的膠質絲。纖維形星形膠質細胞的突起呈長圓柱形,而原漿性星形膠質細胞的突起呈薄片狀,并常包裹著神經細胞及其突觸(不伸入突觸間隙)。星形膠質細胞的腳板與血管內皮細胞之間相隔一層基板,腳板質膜與基板接觸處有半橋粒結構。
相鄰星形細胞之間以及相鄰腳板之間有縫隙連接。星形膠質細胞之間的細胞間隙狹窄,僅約3nm,內含組織液。縫隙連接又稱縫管連接或接合膜(nexus),是由大量連接小體(connexon)有規律地成平板狀排列的連接。每個連接小體又由6個亞單位鑲嵌蛋白組成,這種蛋白被稱為連接蛋白或接合素(connexin)。連接小體的中央有一中央小管(centralcanaliculum)通連相鄰細胞。星形膠質細胞之間的縫隙連接主要由接合素43(CX43)構成。而少突膠質細胞的縫隙連接由CX32構成。
星形膠質細胞比腦內其他任何類型的細胞具有更廣泛的縫隙連接,由此使得星形膠質細胞類似于合胞體樣結構。這種縫隙連接的功能為:加強相鄰細胞的連接;細胞通訊,其方式為離子偶聯以及代謝物偶聯。離子偶聯即電偶聯,可使細胞形成同步活動。而代謝偶聯則能使單糖、氨基酸、核苷酸、維生素以及激素和其他一些低分子物質自由通過縫隙連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