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前超聲診斷胎兒先天性喉-氣管閉鎖病例報告
1.病例簡介
?
孕婦28歲,孕1產0,孕19周,于外院診斷為胎兒雙肺回聲增強、胎兒腹水,唐氏篩查提示21-三體高風險轉入我院。超聲圖像見圖1A~C,超聲檢查提示胎兒肺發育異常:雙肺增大并回聲增強,主支氣管增寬聲像——支氣管閉鎖未排,心胸比例減小。MRI檢查提示:擬胎兒上氣道阻塞綜合征MRI改變(雙肺增大并氣管增粗,阻塞部位位于喉部水平可能),胎兒水腫(腹水及廣泛的皮下水腫),見圖1D、E。因孕婦及家屬要求終止妊娠,引產一男死嬰,病理解剖證實為胎兒水腫、喉閉鎖、氣管軟化、雙肺腫脹、腹腔積液。
?
圖1 女,28歲,孕19周,胎兒喉-氣管閉鎖。超聲示雙肺體積增大,氣管及主支氣管擴張(A);胎兒胸部橫切面示雙肺體積增大,心臟受壓,心胸比例明顯縮小(B);胎兒胸部冠狀切面示雙肺體積增大,膈肌扁平略反向(C);胎兒胸部MRI冠狀切面示雙肺體積增大,氣管影及雙側主支氣管增寬,氣管影可顯示至喉部(D);胎兒胸部MRI橫切面示雙肺體積增大,心臟受壓,心胸比例明顯縮小(E)。T:氣管;LB:左支氣管;RB:右支氣管;L-LU:左肺;R-LU:右肺;H-Heart:心臟
?
2.討論
?
先天性喉-氣管閉鎖是一種罕見畸形,其中先天性氣管閉鎖更為少見,指氣管完全閉鎖或因隔膜引起氣道梗阻,屬于上呼吸道高位梗阻,通常是致死性的,產前超聲檢查對胎兒先天性喉-氣管閉鎖有重要的診斷價值。
?
先天性喉-氣管閉鎖的發病機制:胎兒發育過程中,肺泡在正常情況下分泌一些液體,使肺內有一層液體膜維持肺的正常發育,肺內液體通過喉-氣管與羊水相通。此外,喉-氣管的上皮細胞不斷增生,過度增生可能使喉或氣管管腔狹窄甚至閉鎖,正常情況下,隨著胎兒的進一步發育,過度增生的上皮細胞退化消失,重建管腔;若上皮細胞不能正常退化,則形成喉-氣管狹窄或閉鎖。由于喉-氣管發育異常,肺發育過程中產生的液體不能正常排出而潴留于肺內,造成肺腫大、支氣管明顯擴張、氣管和胸腔內壓增大,導致氣管、支氣管軟化與肺毛細血管不明原因減少,胎兒出生后發生嚴重的呼吸窘迫綜合征甚至死亡。此外,由于胸腔內壓增大,腫大的肺擠壓心臟和大血管尤其是腔靜脈,容易導致胎兒水腫、心力衰竭,甚至胎死宮內。
?
先天性喉-氣管閉鎖的超聲表現:①正常情況下,胎兒肺內產生的液體通過喉排出,當喉與氣管閉鎖時,則液體聚集在肺泡和氣管內,使閉鎖以下的支氣管擴張,同時刺激兩肺生長,兩肺明顯增大,呈高回聲,膈肌下移呈水平狀或向腹部隆起。本病典型表現為雙肺對稱性擴大,肺實質回聲增強,均勻一致,由于雙肺明顯增大,膈肌受壓,膈肌扁平并略反向。②由于雙肺體積增大,心臟不同程度受壓,心胸比例明顯減小,部分胎兒會發生心功能不全。因食管受壓影響吞咽功能,導致羊水過多。③多數胎兒伴有大量腹水,甚至皮膚水腫、心包積液和胸腔積液。本病例存在以上典型超聲表現;由于本病比較罕見,在胎兒期對本病的認識不足,易導致診斷錯誤,故應加強胎兒期對本病的認識,減少產前漏、誤診。
?
若產前未做出準確的診斷,幾乎所有的新生兒出生無呼吸及哭聲,可見“凹凸征”,但無空氣吸入,剛出生時顏色正常,但結扎臍帶后不久發紺,數分鐘內會由于呼吸道梗阻而死亡。此外,隨著圍生醫學的發展,產前準確診斷及在分娩斷臍帶前建立有效的氣道,為搶救患兒的生命提供可能。因此,雙肺對稱性增大呈高回聲,氣管、支氣管及其遠端擴張是產前診斷喉-氣管閉鎖的典型超聲表現。胎兒先天性喉-氣管閉鎖的超聲聲像圖特征明顯,本例孕婦及時檢查,孕19周發現胎兒肺部異常,為正確診斷提供了依據。
?
隨著國內孕產保健體系的完善及產前超聲診斷水平的提高,產前診斷胎兒先天性喉-氣管閉鎖的孕周相應提前。早診斷、早咨詢、早準備、早處理,對于降低圍生兒死亡率、減輕孕婦的負擔均有重要意義。
?
先天性喉-氣管閉鎖需與以下疾病相鑒別:①先天性支氣管閉鎖,以一段支氣管局部閉鎖為特征,發生于右上葉者最為常見,超聲表現為肺部強回聲包塊,部分包塊為閉鎖遠端充滿液體的肺,表現為無回聲包塊;②先天性肺囊腺瘤,是一種肺組織錯構畸形,其典型表現為單側發病,可累及一側肺或一葉肺,先天性肺囊腺瘤同時累及雙側肺者不足2%,超聲表現為胸腔內強回聲或囊實性混合回聲包塊,心臟和縱隔可受壓移位;③先天性隔離肺,是以血管發育異常為基礎的胚胎發育缺陷,超聲表現為邊界清晰的強回聲包塊,呈葉形或倒三角形,多位于左胸腔底部,腫塊較大者可以引起縱隔移位或胎兒水腫,隔離肺包塊滋養血管來自胸主動脈或腹主動脈,這是區別于其他疾病的主要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