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sternblot法的起源和發展
生物大分子印跡法實際上是凝膠電泳技術、固定化技術及分子親和技術三者融為一體的綜合性技術,其核心在于把凝膠電泳已分離的區帶轉移并印跡于固定化紙上。
生物大分子印跡法始創于1975年,內蘇格蘭愛丁堡大學E.M.Southern首先提出。他將限制酶切后的DNA片段先進行瓊脂糖凝膠電泳,把一張硝酸纖維素紙放在凝膠上,利用毛細作用原位凝膠中的DNA把片段轉移到硝酸纖維素紙上使之固定化。由于這種技術類似用吸干作品上的墨跡,使吸墨紙染上墨跡而被稱為印跡法(blotting)。
1979年,Towbin等人利用電洗脫裝置作為印跡動力,首先把Westernblot法用于抗原撿出,并稱之為免疫印跡法(immunoblotting)。對應于Southern(DNA分子雜交)、Northern(RNA分子雜交)。
Westernblot法
1981年Burnette把免疫印跡法稱為Western blotting即蛋白質印跡法-Westernblot法。
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