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廢棄食品非法流通環境的分析
日本廢棄牛排非法流通事件已發酵了一個月,日本環境省2月15日發表消息稱,對全日本115自治團體的1802個產業廢棄物處理業的調查中均未發現非法倒賣產業廢棄物現象。震驚全日本的非法倒賣廢棄物事件已確定為DAIGO的個別行為,而非該行業潛規則。
據DAIGO交代,倒賣廢棄食品的起點是2011年,倒賣了一批福島核電站事故而承接廢棄委托的小雜魚。
目前已明確廢棄食品倒賣鏈的源頭為產業廢棄物處理業者DAIGO,進一步將廢棄食品改頭換面為正軌食品的是制面企業MIDORI食品,名古屋市的一家食品批發商再將這些非法食品擴散到了各類超市和便當屋等。通過COCO壹番屋的廢棄牛排,可了解這些廢棄食品的流通過程,MIDORI食品以每片33日元的價格從DAIGO購買之后,再以每片40日元的價格轉給了名古屋食品批發商,該批發商再以每片50日元的價格轉給了其他批發商、超市及便當屋。在整個過程中DAIGO和MIDORI應該是心知肚明這是非法行為,而名古屋食品批發商及更下流企業應該是懷疑過這些便宜貨的來源,但因有利可圖都沒有追究,默許和使用了這些食材。
據調查這3家公司的負責人是相互認識的,但目前的說法有些差異,DAIGO聲稱MIDORI食品在已認識到是廢棄食品的情況下進行交易的;而MIDORI食品和名古屋食品批發商聲稱自己并未知道這些是廢棄食品。
那么日本為什么會產生大量的廢棄食品?什么原因促成了廢棄食品的非法流通?廢棄食品為什么有這么廣闊的市場?
可以說對食品品質的過度追求和食品行業的激烈競爭造就了廢棄食品的廣泛流通。
據日本農林水產省的統計,日本2012年的食品廢棄量為331萬噸。“還可以吃,廢棄太可惜了”,這是產業廢棄物處理業者DAIGO負責人所說的非法流通廢棄牛排的第一個理由。為了迎合消費者對更新鮮、更高品質食品的需求,日本制定了很多食品相關嚴格制度和規定。
如“三分之一規則”,即從生產日期至保質期的時間均分為三,第一個三分之一時間內廠家將產品交貨給銷售店鋪,第二個三分之一時間為店鋪用于銷售產品的時間,剩下的三分之一時間為產品在消費者手中消費和流通的時間。第二個三分之一時間即將臨近時,銷售店鋪要么打折處理產品,要么下架轉給低價處理超市或便當屋。超過第二個三分之一時間而沒有銷售時將其廢棄掉。日本食品的保質期以消費期限和賞味期限來標識,其中賞味期限是保持產品味道鮮美的時間,即使超過這個時間食品的安全性是沒有問題的,也就是可以食用的。在MIDORI食品大量查獲的大醬產品,金槍魚切片,五花烤肉等都是以這個原因廢棄的。
以便當行業為例,再看一下日本食品行業的激烈競爭。日本便當,便宜為其賣點之一,單價高的便當沒有競爭力。名古屋繁華街的一家便當屋,中午時分擺出了24種便當,其價格全部為270日元。便當的成本價約為銷售價格的40%~45%,按照這個比例計算270日元便當的成本價為120日元程度。在120日元當中扣去便當容器、米飯等費用,可用于主菜的費用為其一半,即60~70日元左右。
便當屋一般采購當天可得到的廉價食材制作便當,所以便當屋樂于使用交貨期臨近的、外觀稍微有問題的、處理庫存等食材。比如牛排,正常牛排的銷售價格為每片180日元左右,通常是無法使用于便當的奢侈食材。而非法流通的廢棄牛排每片以30日元的價格轉給DAIGO食品之后,以正常食品三分之一的價格倒賣給了便當屋和食品批發商等7家企業。大小超市為了用廉價貨來吸引消費者也樂于銷售這些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