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媒:中英是未來核電的引領者
中英兩國都擁有支持核能的政策、有利的公眾輿論和新建核電的強大經濟驅動力,中國投資者參與英國的新建項目可能正基于此。
目前,世界在建反應堆共70臺,僅中國就占30臺。毋庸置疑,中國的核電計劃將對世界未來核電發展產生重要影響(參見2013年4月《國際核工程》雜志8-9頁“中國當前的核電發展恢復正常了嗎?”)。中國核電的審批和建造計劃由于福島核事故而暫緩,目前已基本恢復正常。中國政府擔心,許多省份同時推進核電項目會造成所有可用資源的緊張(例如監管審查和供應鏈),因此重申需加以調控。
長期來看,大量建造日趨標準化反應堆的國家可能成為核電出口市場的主力。有跡象表明,中國核電供應商及其合作伙伴正在朝這個方向努力,但當前的時機尚未成熟,因為它們必須先保證安全高效地增加本國的核發電能力,并在2020年達到預期的58GWe。將來,雖然中國大力進軍國際核電市場可能不被其他供應商歡迎,但中國的高效建設和低成本供應鏈必定有助于解決核電的基本問題,即逐漸增加的反應堆建造成本,該問題正困擾著各國的核電發展。
更長遠來看,中國也很可能成為下一代核反應堆的推手,盡管這些研發項目當前仍處在政府研究階段,尚未實現商業應用。只有當建造了大量反應堆的公司開始考慮采用更好的技術時(當然還要準備好對此投資),下一代核反應堆的建造才可能取得快速發展。輕水堆(無論是壓水堆還是沸水堆)的很多缺陷已經日益明顯。過去人們一直認為,鈾資源的壓力將最終推動核電向更高級的堆型發展,但目前看來,這種驅動力更加可能是反應堆最基本的經濟性。目前的反應堆可以說太大且復雜,在許多日益開放的電力市場上無法被經濟地建造,但總會有人能對此提出良好的技術解決方案,中國可能會成為核心力量。
相比之下,英國處在核能發展的另一端。作為上世紀50年代開發民用核電的先驅,英國曾將注意力放在核電廠退役和廢物管理方面(至少到近期)。英國核退役管理局正在開展一項龐大的核清理計劃,將耗資1千億英鎊。這些都很容易讓人感到,民用核電是日落產業,而非朝陽產業。此外,到本世紀20年代末期,除塞茲韋爾核電站的1臺壓水堆機組外,英國所有運行的反應堆都將可能關閉,這更加深了這一印象。直到本世紀初,英國的情況才開始改變。當時英國需要大力減少碳排放,布萊爾政府也最終認識到,不能只依靠可再生能源來實現。為將核電份額保持在目前的20%左右,政府放棄了之前新建核電的騎墻政策,建造新一代反應堆獲得了跨黨派的強烈支持。雖然全面落實所醞釀的方案仍然面臨很多障礙,但可以認為,同中國的規劃一樣,英國實現這一計劃對世界核電的未來至關重要。
盡管在中國之外,世界上還有40臺反應堆正在建造,但對自上世紀50年代起就開始發展商用核電的北美和歐洲地區而言,新建核電的前景并不樂觀。在這兩個地區,目前主要的任務是保持現有反應堆繼續運營。在北美地區,廉價的頁巖氣和逐漸強勢的可再生能源發電吞噬了核電在經濟上曾具有的所有優勢。雖然,美國除了佐治亞州和南卡萊羅納州的兩個AP1000項目外還可能新建一些反應堆,但是,在過去的12個月里,已有5臺可運行的反應堆被決定關閉。美國無疑將繼續關閉100個反應堆中的一些。可以預見,到本世紀20年代中期,美國的核電機組將減少到75-80臺(包括新增機組)。如此以來,到2023年前后,中國在核發電能力方面將可能超過美國,距今只剩10年。誠然,這還取決于諸多因素,但這種想法是值得深思的。
歐洲的情況也好不到哪里去。德國到2023年將逐步廢除核電,目前很難看出有任何轉變的可能。比利時和瑞士對反應堆運行壽期加以限制,最終也會逐步廢除。即使在法國,現有的58臺反應堆的前途也在熱議中,政府慎重考慮到2025年將核電比例減少到50%。這當然涉及到,除費森海姆核電站外(預計2017年關閉),法國還將關閉很多機組,并且除了目前在弗拉芒維爾核電站建造的單臺EPR機組外,不會新建任何機組。芬蘭和捷克肯定會再建新機組,并且白俄羅斯和波蘭也會建造首堆,但是這些計劃都面臨一些明確的挑戰,并且受自身所限。
相比之下,英國有一個龐大的新建計劃,到本世紀30年代初期,新建機組可能達到12臺。如此而言,到本世紀 20年代,英國核電計劃的規模可能與韓國和俄羅斯目前的規模相當,目標大約是每年試運行1臺新反應堆。作為核電先驅的英國再次新建反應堆對于國際核工業將產生重要影響,必定會成為其他國家核工業復興的榜樣。英國與中國之間有潛在的聯系。中國公司投資英國新建項目的前景很好,隨著時間的推移,中英之間將發展為更加緊密的工作伙伴關系。
然而,英國整個核電計劃是否能全面推進仍然存有疑問。積極的一面是,英國在政治和公眾接受方面沒有什么負面問題需要應對,同時,在現有核電站內還有可用廠址。為緩解日益脆弱的電力供需平衡所導致的電力緊張,英國很明顯還需要投資一些新的電力產能。雖然,國外一些觀察家將缺少本土反應堆技術供應商以及電力供應行業中高度的外國資本視為英國的弱點,但實際上,它們正是英國的強項。英國市場的對外開放可以刺激競爭,從而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毋庸置疑,經濟性是英國核電計劃向前發展的關鍵,讓本土公司參與(可能受國家保護)無助于此。
法國電力能源公司(第一個項目在欣克利角核電站)和英國政府已就商業條款達成最終協議,即本世紀20年代及以后的擔保電價。雖然英國是自由化的電力市場,但也在進行一些重要改革,以保證將來能有足夠的電力產能和消費者可承受的電價。盡管英國政府對核電沒有明確的補貼(歐盟的規定也面臨這個問題),但是政府有責任確保市場允許在有競爭力的電力生產技術領域獲得新的投資,這些技術包括可再生能源、天然氣和核電。
法國電力公司應該在2014年中期與合作伙伴簽訂欣克利角投資合同與協議,第一座反應堆計劃于2023年運行。如果一切順利的話(很難看出會有什么不順利),應該將建設核電的大門也向另外兩個有興趣的集團Horizon和NuGen開放,它們都有自己的項目。這種開放越快越好,因為這三個集團(特別是法國電力公司)已經做了大量投資,需要看到這些投入終將能帶來合理的經濟回報。
法國電力公司在欣克利角項目上自然會采用阿海琺的EPR,這也部分說明了為什么中國計劃投資這個項目,因為在中國臺山有2臺阿海琺的EPR反應堆正在建設。法國電力公司已經與中國廣核集團公司密切合作多年,并且在臺山項目中擁有30%的股份。中國廣核集團與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已就持有欣克利角30%-40%的股份簽訂意向書,希望很快能達成最終協議。預計阿海琺也將持有欣克利角10%的股份。顯然,從臺山項目 (仍在嚴格按計劃進行)中可以學到很多經驗,從而避免在芬蘭和法國出現的失誤再次在英國發生,中國廣核集團的緊密參與是很有價值的。
“再看看中國參與英國計劃的其他方面。Horizon目前由日立持股,一旦獲得許可(這一程序剛剛啟動),無疑將建造先進沸水堆。”
中國雖然沒有建造沸水堆的經驗,但是在NuGen集團(伊比德羅拉和法國燃氣蘇伊士聯合擁有)中有一個或兩個合作伙伴的股份據說可能被賣掉。這可能給西屋公司及其中國合作伙伴—國家核電公司打開一扇門,它們當然會建AP1000。AP1000在英國已經通過大部分審批程序,同時,西屋非常希望能為其技術在歐洲找到項目(目前另一個可能是捷克泰梅林核電站計劃的2臺機組)。
雖然英國的計劃仍有某些不確定性,但總會實現。到那時,它的意義不僅在于其規模和重返核電的標志,更在于它能成為其他國家的榜樣。核電項目從未在自由電力市場上被開發過;英國市場的改革和法國電力公司與英國政府間的討論正在受到世界各國的緊密關注。即使將來建設周期和資本成本能得到很好的控制,核電項目也會因其規模大、建設周期長而天生存在風險。因此,反應堆啟動后所能達到的電價是至關重要的,因為之后所獲得的,除了數以百萬千瓦的核電外,別無他有。
再擴展一下思路(盡量避免陷入空想),英國有可能成為首先建造下一代反應堆的國家嗎?如果是,它將首先建造輕水堆,但如果中國參與,并且它正在開發的新設計的理論是正確的,英國可能在2030年之前超越輕水堆的范圍。業界普遍認為第四代反應堆是20年以后的事,這種看法過于悲觀。關鍵是要有強有力的商業運作者直接參與開發過程,這樣才可以清楚地發現商業價值。中國堅持燃料后處理的戰略并非因為世界上的鈾將會被用盡,而是因為它對于進口這么多鈾而沒充分發揮它的能源價值感到不安。因此,中國通過各種手段來把事情做得更好,這也將帶來其他好處。(本文作者Steve Kidd先生是一位獨立的核顧問和經濟學家,他曾在世界核協會及其前身—鈾研究所的高級職位上工作了17年)
-
焦點事件
-
焦點事件
-
焦點事件
-
焦點事件
-
焦點事件
-
焦點事件
-
焦點事件
-
焦點事件
-
焦點事件
-
焦點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