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ccaac"></li>
  • <table id="ccaac"><rt id="ccaac"></rt></table>
  • <td id="ccaac"></td>
  • <td id="ccaac"></td>
  • 關注公眾號

    關注公眾號

    手機掃碼查看

    手機查看

    喜歡作者

    打賞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寶支付支付寶支付
    ×

    牛痘接種:人類戰勝病毒的經典案例

    2013.5.17
      出生在上世紀80年代之前的讀者,胳膊上都有一個永恒的印記,這個印記為人類徹底戰勝天花這種病毒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之所以留下這個印記,就是為了預防曾經肆虐人間天花病毒而使用的牛痘接種法,它的發明人愛德華·琴納就是在217年前的今天(5月17日)大膽實施了牛痘接種法,從而使這種方法逐漸向全世界傳播普及。

      天花是由天花病毒引起的一種烈性傳染病,天花病毒屬于痘病毒科,是一群體形較大,結構較為復雜的DNA病毒,在光學顯微鏡下就勉強可見。感染者發病后皮膚會出現丘疹,然后轉化為水皰及膿皰。可以通過飛沫和直接接觸感染的天花病毒,傳染性很強,18世紀,在歐洲蔓延的天花導致1.5億人死亡。

      牛痘是天花病毒的近親,是由牛痘病毒引發的皮膚疾病,這種病會通過與牛的接觸傳染給人。這種病例在歐洲尤其是英國最多。

      1796年5月17日,愛德華·琴納47歲生日這天,在他的接診室里,一個8歲小男孩菲普士和一個感染了牛痘的擠奶姑娘尼姆斯幫琴納完成了他的偉大發明。

      琴納用一把小刀,在菲普士左臂的皮膚上輕輕地劃了一條小痕,然后從擠牛奶姑娘手上的痘痂里取出一點點淡黃色的膿漿,并把它接種到菲普士劃破皮膚的地方。兩天以后,菲普士便感到有些不舒服,但很快就好了,又照樣與其他孩子們一起在街上嬉鬧玩耍了。

      雖然菲普士非常順利地過了牛痘關,但這并不意味著他可以抵御天花病毒了。琴納必須要證明天花再也無法攻擊菲普士。只有這樣,牛痘接種才算真正成功。

      過了一些時候,琴納從天花病人身上取來了一點痘痂的膿液,接種在菲普士身上。接下來的時間,琴納只有等待,只有讓時間來判決。他可不想因為他的失敗而讓世界上又多了一個“小麻臉”。好在,菲普士健壯成長了。之后,琴納繼續他的試驗,直到最后獲得成功。

      實際上,琴納的牛痘接種法的成功,還有一些人要感謝,那就是遠在東方的中國。據記載,我國早在宋朝真宗或仁宗時期,就有醫者能種痘,雖然可能是個傳說,但也不能排除宋代就產生人痘接種萌芽的可能。到了明代隆慶年間(1567~1572年)就有關于種痘法的記載,到清代初期,醫家張璐在其《醫通》中記載了痘漿、旱苗、痘衣等多種預防接種方法。其具體方法是:用棉花醮取痘瘡漿液塞入接種兒童鼻孔中,或將痘痂研細,用銀管吹入兒童鼻內;或將患痘兒的內衣脫下,著于健康兒身上,使之感染。總之,通過以上方法使之產生抗體來預防天花。

      幼年時差點因天花隕命的康熙還在《庭訊格言》中記錄了他堅持讓宮中子女及邊外旗人藩人接種人痘得以預防天花的政策。可見那時這種種痘術已在全國范圍推行。正是這種人痘接種法傳播到國外后,使得琴納受到啟發,發明了牛痘接種術。

      雖然琴納成功的消息傳遍了整個歐洲,同時也傳遍了全世界,但最初當琴納將牛痘預防天花的結果寫成論文送到英國皇家學會時卻遭到了拒絕。反對者造謠稱,種了牛痘后人會長出牛角,甚至發出牛叫聲。不過事實勝于詭辯,牛痘接種預防天花最終證明了它的歷史地位。在人類還不明確“病毒”這兩個字的時候,這種傳染病就已經被人類控制了。

    推薦
    關閉
  • <li id="ccaac"></li>
  • <table id="ccaac"><rt id="ccaac"></rt></table>
  • <td id="ccaac"></td>
  • <td id="ccaac"></td>
  • 床戏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