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基因玉米可能污染水生系統
美國印第安納大學(Indiana? University)環境科學家發現,大面積種植各種轉基因玉米可能會對水生生態系統造成影響。該研究結果已刊登在本周的《美國科學院院刊》上。
托德·羅耶(Todd? V.? Royer)是印第安納大學公共與環境學院的一名助理教授,他和他的同事認為轉基因玉米的花粉及其他部分含有對環境有害的物質,而它們正流入玉米地周圍的河流當中。
他們還進行了毒理測試實驗,結果發現轉基因玉米的附產物可增加一種被稱作石蛾的水生昆蟲的死亡率,降低其增長率。石蛾是轉基因玉米的毒素所針對的害蟲的天敵。
羅耶說,石蛾是魚類和兩棲類高等生物的食物來源。要想擁有健康的生態系統,就需要保護系統中的每一個部分,特別是水生資源。研究人員認為,轉基因玉米附產物中的毒性物質可能會影響源頭水體的生態系統。本項研究是美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
轉基因玉米中包含一種微生物(Bacillus? thuringiensis)的基因。這種微生物可以產生一種毒素保護玉米免受蟲害之災,特別是可以防止歐洲玉米蟲的蛀蝕。轉基因玉米自1996年被認可使用,很快得到廣泛推廣。美國農業部的數據統計顯示,到2006年為止,美國近35%的玉米都是經過基因改造的。
轉基因玉米被認證之前,美國環境保護局(U.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就對其進行了水生生物的影響測試實驗。他們當時使用的是一種進行毒理測試中最常見的甲殼類水生生物--水蚤,而不是昆蟲類生物。
羅耶強調,在現在競爭激烈的農業經濟環境下,每個農場經營者都希望使用最好的技術。他們不是刻意想造成負面生態影響,所以不該遭受指責。“每一項新技術都是優勢與危險并存。”他說,“我認為大面積種植轉基因玉米可能帶來的危險并沒有被完全發現。”
1999年,當有報道指出轉基因玉米對大花蝶有危害的時候,曾引起公眾恐慌。但是,政府機構農業? 研究服務局(Agriculture? Research? Service)總結說,轉基因玉米對大花蝶的影響并不顯著。羅耶說,那個時候他和他的同事就對轉基因玉米的毒素傳播到玉米地周邊河流的潛在可能產生了興趣。? 如果這種傳播途徑存在,水生昆蟲將會受到影響。
2005年到2006年期間,他們在印第安納北面的一大片農場開展了相關研究。通過追蹤,他們觀測了轉基因玉米的花粉和附產物(玉米葉和玉米秸等)向十二個水源傳播的過程。石蛾腸道中玉米花粉的發現證實了玉米花粉也是石蛾的食物來源。
實驗室測定中,研究人員發現以轉基因玉米葉為食的石蛾生長速度不到正常石蛾生長速度的一半。而且,當給某種石蛾提供比實際測試區濃度高2-3倍的轉基因玉米花粉時,其死亡率顯著增加。
羅耶說,研究觀測區域內分布的玉米花粉及附產物的量有很大差別,由此推斷其地理分布差異也很大。比如,愛荷華州和伊利諾伊州種植的轉基因玉米就比印第安納州多。轉基因花粉量與石蛾死亡率直接相關。他補充說:“實驗室模擬的濃度狀況應該可以代表西部玉米帶附近河流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