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ccaac"></li>
  • <table id="ccaac"><rt id="ccaac"></rt></table>
  • <td id="ccaac"></td>
  • <td id="ccaac"></td>
  • 關注公眾號

    關注公眾號

    手機掃碼查看

    手機查看

    喜歡作者

    打賞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寶支付支付寶支付
    ×

    關于流感疫苗和醫務人員常規接種流感疫苗的幾點思考

    2019.2.20

      1918年流感全球大流行已經過去了100 年,流感仍屬于未控制的傳染病。一些發達國家的流感疫苗接種率可高達60%~70%,特定人群,如老年人、醫務人員中甚至高達90% 以上。而我國人群流感疫苗接種率極低,每年僅約2%~3%。

      本文討論了接種流感疫苗的目的和意義、疫苗信息失衡和醫務人員接種的重要性等問題,擬從不同角度探討推廣流感疫苗接種存在的阻力。希望更多的人能夠正視客觀流行病學數據,擺脫經驗性認識誤區,促進公眾,尤其醫務人員接種流感疫苗。

      流感有那么嚴重?

      全國法定傳染病疫情通報顯示2017 年11 月至2018 年4 月,報告流感病例665 896 例,死亡132 例,病死率約0.20‰;2017 年10 月和2018 年5 月沒有死亡病例;該病死率遠低于我國2017 年人口死亡率7.11‰。

      流感的直接危害容易被認識,其間接危害則可能被忽略,甚至被掩蓋。流感損害人體免疫屏障,為肺炎鏈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化膿性鏈球菌和流感嗜血桿菌等嚴重細菌感染打開了方便之門,這些細菌常常引起嚴重的肺炎等感染。流行病學數據顯示流感還可能增加心肌梗死發作風險。已有研究表明,接種流感疫苗可減少老年人、孕婦和兒童等不同人群的全因死亡、流感和肺炎死亡、住院、熱性疾病、流感樣病例、實驗室確診流感、臨床或放射學肺炎、中耳炎等,這說明流感對群體健康存在多方面的影響。

      此外,健康成人患流感的經驗易致我們忽視流感對并發癥高危人群的危害。我們需要更多關注流感對群體健康和生命的影響,對已知的高危人群尤其要重視。

      流感疫苗為何每年接種?

      每年都需要接種流感疫苗,與公眾只期望接種一針之間存在矛盾,是未接種的常見原因,甚至是某些反疫苗者質疑其“疫苗”屬性的理由。流感病毒的獨特性決定了流感疫苗的獨特性,它是一個需要年年預測性地更換疫苗毒株,每年接種的疫苗。流感疫苗的這一局限性目前還很難突破。

      接種流感疫苗的目的和意義是什么?

      目前,幾乎所有流感疫苗接種的主要目標是降低嚴重并發癥的發生,包括流感導致的死亡,這與某些疾病控制目標為消除感染或疾病不同。基于后者評估流感疫苗,會產生“無效”的認識。

      流感疫苗接種的主要目標反映了流感對≥ 50 歲、6 月齡至4 歲兒童、孕婦、具有慢性基礎性疾病、病態肥胖(體重指數≥ 40)、居住在養老院及其他長期看護機構等群體產生了不成比例的嚴重影響,因此預防策略主要關注流感并發癥高危人群及其密切接觸者。

      有充足疫苗供應的情況下,盡可能地擴大疫苗接種范圍,是保證流感疫苗預防效果的重要基礎。因此,通過高危人群接種和增加全人群疫苗接種率,從而降低流感病毒的社區傳播力來實現上述目標的策略,也越來越受到重視。

      對流感疫苗有無認識偏差?

      調查顯示,我國流感疫苗接種率低的原因包括公眾對流感和流感疫苗認知不足等多方面的原因。流感季期間出現的宣傳材料和新聞故事中,很少有材料正面宣傳和強調流感疫苗的預防作用。傳播信息中對疫苗正面宣傳過少,同時夸大疫苗局限性,這必然導致公眾對疫苗出現認識上的偏差。

      國內局部地區調查數據顯示醫務人員流感疫苗報告接種率為10% 左右,甚至更低。全國水平怎樣還無據可考。醫務人員對流感疫苗接種的認識并不比公眾多。在我國從事臨床服務的絕大多數醫務人員對健康維護和預防疾病的知識有限,缺乏公共衛生的實踐、意識和觀念,這種情況下容易形成信任和重視自己可以掌控的治療措施,懷疑和輕視疫苗接種等預防措施的觀念,常有“重診療,輕預防”的傾向。

      另一方面,醫務人員在工作中難以感知和認識疫苗接種帶來的個體、群體健康獲益,但容易獲知或參與處理疫苗接種副反應、免疫預防失敗和疫苗致病的病例和事件,以及疫苗研發和生產過程中的一些問題,造成“確認偏差”,這種偏差一旦形成經驗性的認識偏差,醫務人員比一般人群可能更加難以糾正。因此,醫務工作者不僅要重視知識的更新,還要重視自己的一言一行。

      醫務人員為什么應該接種流感疫苗?

      1. 保護病患安全

      醫務人員是流感和流感并發癥高危人群的共同密切接觸者,在工作中很可能被感染,同時又成為傳染源,危及屬于流感并發癥高危人群的患者。研究表明,醫務人員感染流感病毒可增加院內感染的風險,如果醫務人員疫苗接種率低,住院患者院內感染流感可達三分之一,醫療相關流感病例中高達10% 可能因并發癥死亡。醫務人員接種流感疫苗可顯著降低住院患者的風險。流感傳染的風險容易理解,醫務人員需要注意的是,疫苗偏見的傳播對患者及其家屬也具有潛在的危害,同樣應該避免。

      2. 醫務人員自身保護和保證醫院用工

      醫務人員對流感也是普遍易感,且因為工作的原因,易接觸流感患者,常暴露于流感環境,感染風險明顯高于普通人群。一項系統綜述顯示,沒有免疫接種的醫務人員每個流感季感染率為18.7%,相對于健康成人的相對發病率指數(IRR)為3.4;接種過疫苗的醫務人員感染率為6.5%,相對于接種過疫苗成人的IRR為5.4,醫務人員接種流感疫苗也是維護自身群體健康的需要,同時,提高我國醫務人員流感疫苗接種率,減少流感流行季缺勤,可以為醫療機構的正常運轉保駕護航。

      3. 流感大流行的應對準備

      季節性流感疫苗接種率僅有2%,因此,推廣季節性流感疫苗接種是流感大流行應對準備工作的重要內容。在大流感應對準備中,醫務人員不能只有藥物、治療知識方面的儲備,還應關注公共衛生防控知識及其進展,要有公共衛生意識。醫務人員常規接種流感疫苗正是促進大家學習和實踐的重要措施。

      4. 踐行“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

      “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指導思想的第一原則是“健康優先”,把健康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預防為主”則一直是我國衛生和健康工作方針的重要內容。醫務人員常規接種流感疫苗,保護自身和流感并發癥高危人群,并帶動公眾接種,是一種很好的踐行“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的形式。美國也有“健康國民2030(Healthy People2030)”規劃,還制定了一系列的指標,包括提高免疫接種率和減少疫苗可預防疾病方面的目標,其中明確提出醫務人員季節性流感疫苗接種率要達到90%的目標。

      5. 維護公眾對疫苗的信心,促進疫苗接種

      歐美發達國家的研究已經證明反疫苗運動是威脅,而不是保障個體和群體健康。近些年,由于國內出現多起疫苗相關事件,反疫苗言論甚囂塵上,嚴重影響了公眾對疫苗接種的信心。如果醫務人員能夠齊心協力,切身執行“預防為主”的衛生方針,踐行“健康優先”的“健康中國2030”指導思想首要原則,積極參與流感疫苗接種,無疑將有力回擊反疫苗言論,對維護和促進公眾接種流感疫苗,以及其他疫苗一定會產生積極作用。同時,醫務人員自己接受疫苗接種才會更積極地向他人推薦。新近研究顯示,接種組的臨床醫護人員向他人推薦流感疫苗的比例(88%)明顯高于未接種組(39%)。

      如果國內醫務人員能積極、廣泛地開展流感疫苗常規接種,必將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勢推進國內流感疫苗的接種。相信不久的將來,我們一定會看到,來自于醫務人員常規接種流感疫苗行動所具有的更為強大的傳播力量。


    推薦
    關閉
  • <li id="ccaac"></li>
  • <table id="ccaac"><rt id="ccaac"></rt></table>
  • <td id="ccaac"></td>
  • <td id="ccaac"></td>
  • 床戏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