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ccaac"></li>
  • <table id="ccaac"><rt id="ccaac"></rt></table>
  • <td id="ccaac"></td>
  • <td id="ccaac"></td>
  • 關注公眾號

    關注公眾號

    手機掃碼查看

    手機查看

    喜歡作者

    打賞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寶支付支付寶支付
    ×

    一文詳解之江實驗室這一年

    2018.9.10

    banquan15.jpeg

    9月8日上午,之江實驗室舉行一周年特別活動——“下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趨勢”高端論壇

    9月9日訊,“從無到有,自一而始。一歲,于人于是,只算是個開始,我們所做的必定十分有限。然而,千里之行,始于跬步,百丈高臺,始于壘土……”今年9月6日之江實驗室成立一周年之際,實驗室主任朱世強在一周年特刊《自一而始 之江啟航》的卷首語中寫道。

    去年9月6日,之江實驗室在中國(杭州)人工智能小鎮正式成立,當時被稱為“含著金鑰匙”出生的之江實驗室備受社會關注和矚目。經過一年的發展,實驗室緊緊圍繞國家戰略不斷發展壯大,在體制機制創新、高層次人才引進、重大科技攻關、科學裝置謀劃、對外拓展資源以及園區建設等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并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效。

    banquan15.jpeg

    2017年9月6日,備受矚目的之江實驗室在中國(杭州)人工智能小鎮正式成立

    創新機制激活力

    打造全國首個混合所有制科研機構

    作為全省乃至全國獨一無二的混合所有制的新型科研機構,體制機制創新是之江實驗室建設的核心和關鍵環節。在一年來的建設發展過程中,實驗室根據一體兩核多點的組織架構,充分吸收政府、高校、企業的體制優勢,邊摸索邊思考,大膽創新,努力破除制約創新的思想障礙和制度藩籬,探索新型運行機制和研發機制,更好地激發科研人員積極性、創造性,為推進科技創新工作提供制度保障。

    banquan15.jpeg

    之江實驗室探索實踐的“一體+兩核+多點”模式

    在管理模式上,進一步探索混合所有制事業單位的管理和運行機制,明確舉辦單位的責權利,創新理事會領導下的主任負責制;在管理方式上,努力打造適合大兵團協同作戰的“兩院多中心”項目組織機制;在合作模式上,積極實踐“兩核”支撐、“多點”協同的開放合作機制;在考核評價上,積極探索以創新質量和學術貢獻為核心的評價機制,建立差別化的項目評價體系。針對不同類型的項目實行分類評價,重視過程監督,制定相應標準和程序。從成立至今,實驗室共出臺了35項充滿創新活力的規章制度。

    戰略引領強攻關

    首批5個重大項目啟動聯合攻關

    之江實驗室充分發揮“兩核多點”的技術支撐作用,一方面面向國家重大戰略需求,聚焦國家經濟、社會、科技發展及國家安全等方面的重大科學和重大技術問題,結合科研平臺建設和人才團隊培育,自主設計和共建了一大批重大科研項目;另一方面,積極籌劃國家重大科研項目和大科學裝置。

    banquan15.jpeg

    目前,之江實驗室正式啟動的首批5個重大項目均由“兩核”單位浙江大學和阿里巴巴集團推薦產生。浙江大學凝練出10個項目建議,阿里巴巴推薦4個項目建議,之江實驗室針對每個項目建議,先后多次組織專家反復討論,經學術咨詢委員會審定和實驗室首席科學家討論,最終確定5個重大攻關項目——先進人工智能算法平臺基礎理論與關鍵技術研究、智能無障感知芯片與系統、多中心協同的生物醫學智能信息技術平臺構建、城市大腦科研與公共服務平臺以及先進工業互聯網安全平臺。

    這批重大項目的實施,將產生一系列具有世界一流技術水平的科研成果,包括研發一個先進人工智能算法開源開放平臺;研制出一款毫米波無障感知芯片與智能決策AI芯片;建立一個覆蓋多個中心協同生物醫學智能信息技術平臺;建立城市數據資源和服務平臺,挖掘城市數據價值;建設一組內生安全的擬態工業控制系統、內生安全的智能邊緣網關與內生安全的擬態工業云平臺,并打造國際領先、擬合應用場景的工業互聯網先進試驗場。

    此外,之江實驗室充分發揮海康威視、新華三、安恒、浙江工業大學等多點單位積極性,開展了相關領域的合作共建或聯合攻關。除了積極謀劃自主重大科研項目,之江實驗室還積極參與國家及地方科研項目和計劃,擬建工業互聯網安全平臺等重大科學裝置,建設人工智能算法開源開放平臺等一批高能級研究試驗測試平臺。截至2018年8月,之江實驗室共主持國家級科研項目3項,省級科研項目5項,另有4項國家/省/市級項目正在評審中。

    開放合作聚資源

    三方合力打造國家級工業互聯網平臺

    之江實驗室充分利用平臺優勢,緊密聯系人工智能和網絡信息領域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和優勢企業,積極探索新型合作模式,在人才交流、資源共享、科研攻關等方面開展實質性合作,爭取更多發展資源。

    成立之初,實驗室就利用世界互聯網大會、世界機器人論壇、錢塘江國際論壇、海外高層次人才論壇等高端平臺主動發聲,宣傳之江實驗室的發展理念、目標定位與體制優勢,效果明顯。海內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企業紛至沓來,尋求合作。

    banquan15.jpeg

    2018年6月14日,之江實驗室、阿里巴巴及浙江中控三方共同簽約supET工業互聯網平臺

    不久前,在“2018(第三屆)中國工業互聯網大會·嘉興峰會”上首揭神秘面紗的國家級工業互聯網平臺——supET,就是由之江實驗室、阿里云和浙江中控三方合力共同打造的。截至目前,之江實驗室還與下一代互聯網國家工程中心、中電科、省質監局、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等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共同打造下一代互聯網研究中心、天地一體化網絡技術中心,以及共同開展人工智能標準化等研究工作。

    同時,實驗室瞄準國際前沿,多次組織相關人員赴美國、英國、比利時、印度等國家洽談,積極開展科研項目和人才引進等方面的國際合作,開創國際科技合作基地,共建海外創新載體。

    banquan15.jpeg

    之江實驗室首屆學術咨詢委員會成員

    梧高花香鳳蝶來

    實驗室成浙江人才高地建設的耀眼明珠

    靈活的機制、高端的平臺、光榮的使命,使之江實驗室在相對較短的時間里就匯聚了一大批高層次人才,吸引了一大批青年科研人員。

    實驗室創新人才集聚機制,實行靈活的聘用模式,通過實行報備員額制、雙聘雙掛制、任務合同制等不同用人方式,參照一線互聯網和高新技術企業設置薪酬水平,對專職科研人員和管理員實行年薪制,特殊貢獻人才享受額外獎勵等激勵機制,使得之江實驗室正逐步成為高層次人才向往的創新熱土。

    截至目前,之江實驗室已組建了含30位國內外著名院士在內的學術咨詢委員會;引進了十幾位以圖靈獎、國內外院士領銜的首席科學家和方向帶頭人;以平臺項目為紐帶,集聚了200余人的雙聘和流動科研力量;通過全球招募,組建了一批來自名校、名院、名企的100多人青年科研隊伍;基于兩核多點單位的支持共建以及社會招聘等,構建50余人的核心管理團隊。

    banquan15.jpeg

    中國工程院院士潘云鶴(右)受聘之江實驗室人工智能領域首席科學家

    唱響青春燃斗志

    打造我國戰略科技力量體現浙江擔當

    從無到有,自一而始。之江實驗室用一年的時間,可謂交出了一份“閃亮”的答卷。之江實驗室一系列成績的取得,充分體現了其成立之初,車俊書記所提出的“舉全省之力建設之江實驗室”的氣勢與決心。正如之江實驗室主任朱世強所說,“如果說我們事業有了有點滴的進步,主要是源于全體之江人忘我的工作和無私的奉獻,更源于省委省政府以及全省各部門、各單位、各方真誠的關心和大力的支持”。

    接下來,在新的起點上,之江實驗室將按照“理念思路要有先見,技術研發要下先手,改革創新要當先鋒,人才集聚要搶先機”的總體要求和“投入機制要創新,人才激勵機制要創新,考核評價機制要創新,科研裝置使用要創新,知識產權共享機制要創新,保障機制要創新”的指導意見,繼續不斷深化機制體制創新,以扎實工作和無我境界打造我國戰略科技力量,體現科技強國中的浙江擔當,努力讓之江實驗室“經得起科技界、產業界、社會和歷史檢驗”。


    推薦
    關閉
  • <li id="ccaac"></li>
  • <table id="ccaac"><rt id="ccaac"></rt></table>
  • <td id="ccaac"></td>
  • <td id="ccaac"></td>
  • 床戏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