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ccaac"></li>
  • <table id="ccaac"><rt id="ccaac"></rt></table>
  • <td id="ccaac"></td>
  • <td id="ccaac"></td>
  • 關注公眾號

    關注公眾號

    手機掃碼查看

    手機查看

    喜歡作者

    打賞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寶支付支付寶支付
    ×

    SLAS 2013分會:從藥物篩選到新藥研發

    2013.6.09

      實驗室自動化與篩選協會2013亞洲會展于2013年6月6日在上海金茂君悅大酒店盛大開幕,國內外知名藥企、生物醫學研究專家、學者等應邀參會。當日下午A廳舉辦“從藥物篩選到新藥研發”分論壇會議,由羅氏公司首席科學家Joergen Nielsen博士、顏士翔博士、Marcie Glicksman博士、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國家科學轉化促進中心李竹吟博士為大家做精彩報告。

      本分會結合了篩選研發和實驗室自動化在新藥開發的應用并展示了出色地計劃和執行篩選如何能夠幫助更快更好地找尋有效的藥物候選物并幫助它們成為治療領域新藥。感興趣參加這個分會議的科學家將包括從事篩選方法開發、高通量篩選、各種治療領域的生物學研究以及藥物化學研究的科研人員。


    105659_201306091312371.jpg

    羅氏公司首席科學家Joergen Nielsen博士

      首先來自羅氏公司首席科學家Joergen Nielsen博士為與會者帶來《羅氏公司的藥物篩選方法建立及高通量篩選:教訓,經驗和成功要素》精彩報告。Joergen Nielsen博士獲得丹麥技術大學授予的分子遺傳學博士學位。1989年Joergen Nielsen博士加入羅氏傳染病領域開發和運行分析,并于1997年在羅氏公司發起高通量篩選研究,成為核心研發人員共同開發Zeiss和羅氏之間的高通量篩選系統,從而形成目前羅氏公司的全球篩選平臺。現如今,Joergen Nielsen博士是所有疾病領域的檢測開發配套項目的首席科學家。

      Joergen Nielsen博士的演講報告中指出高通量篩選是一個重要的領先識別工具,羅氏現在的后階段投資包含很多候選藥物都是通過高通量篩選的來的。Joergen Nielsen博士 提出其戰略是建立在提供高品質的數據,即使在高復雜性的體外系統,如表型、干細胞基礎化實驗。分析能力的增強和多方面的方法改進是成功的關鍵因素,內部功能的聯合開發與外在知識能力都是至關重要的。Joergen Nielsen博士還用大量的案例研究表明并強調這些重要的因素。


    105659_201306091312374.jpg

    羅氏化學生物學和分子設計主管顏士翔博士

      羅氏中國制藥研究與早期開發的化學生物學和分子設計主管、副主任顏士翔博士帶來《高通量篩選首選命中新方法》演講報告。顏士翔博士畢業于復旦大學物理學,后在美國紐約大學獲得化學博士學位,曾任職于美國諾華公司,參與各種早期發現的分子設計項目涵蓋了不同的疾病領域,包括腫瘤學、免疫學和傳染病等。顏士翔博士還合作發明六項ZL,發表了30多篇期刊文章,如Nature等。

      標準作業基本閾值方法目前廣泛應用于高通量篩選數據分析,顏士翔博士的報告中指出提出了一個以知識為基礎的統計方法,帶動內篩選庫隱藏的構效關系作為主要命中。應用高通量篩選已經證明,他可以直接識別包含有價值的SAR高質量信息線索的活性支架并加快藥物發現的命中領導過程。


    105659_201306091312372.jpg

    LDDN聯席主任Marcie Glicksman博士

      《學術科研機構的藥物研發平臺與模式在哈佛大學的實踐應用》神經退行性疾病藥物發現實驗室(LDDN)聯席主任Marcie Glicksman博士帶來。 Marcie Glicksman博士專注于中樞神經系統疾病研究,在藥物發現領域有超過20年的研究。

      神經退行性疾病藥物發現實驗室(LDDN)成立于2001年,作為學術合作模式可以應用其藥物發現研究特別是在不常見疾病的研究方面,其戰略是在行業中的補充研究。LDDN通過利用檢測方法開發和高通量篩選建立藥物發現途徑的項目進展記錄,同時進行首選化合物的藥物化學和測試候選藥物動物疾病模型的方式。Marcie Glicksman博士指出LDDN有一個brain-biased 150000化合物小分子庫,并且有四個許可的生物制藥項目和多個備選項目。同時,LDDN也有合作公司和制藥公司,和涉及基層患者使用細胞含量高成像檢測的新舉措,可研究獨特的學術方面的藥物發現和藥物發現資源。


    105659_201306091312373.jpg

    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國家科學轉化促進中心李竹吟博士

      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國家科學轉化促進中心生物部課題組組長李竹吟博士為大家帶來《催化創新以加速基礎醫學和臨床療法之間的轉化》精彩演說。李竹吟博士是建立學術與政府機構轉化科學合作的主要研究者,負責指導生物學家開發檢測、對罕見和被忽視疾病進行篩選,找出關鍵的生物途徑或治療藥物手段。同時,李竹吟博士還利用她的專業知識,在科學轉化促進中心(NCATS)整合高內篩。

      李竹吟博士在演說中提到,新成立的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國家科學轉化促進中心的使命是促進創新方法和技術,通過大量人類疾病研究將提高開發、測試和實施診斷技術。在分析開發和篩選方面創新起著關鍵作用。李竹吟博士的此次演講突出靶點驗證、化合物篩選、農業研究、毒性調查,強調成功的生物測定發展。

    推薦
    關閉
  • <li id="ccaac"></li>
  • <table id="ccaac"><rt id="ccaac"></rt></table>
  • <td id="ccaac"></td>
  • <td id="ccaac"></td>
  • 床戏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