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量服用維生素C引發不育、腎結石等健康危害
維生素C,又名抗壞血酸,其是人類和其它少數生物體的必需營養素,很多動物能利用葡萄糖合成維生素C,而人類卻只能從食物中獲得;在所有維生素中,維生素C是機體每日需要量最大的一種,對于普通成年人而言維生素C的推薦攝入量是100毫克/天。維生素C通常只存在于植物性食物中,動物性食物基本不含維生素C,各類新鮮的蔬菜和水果就是維生素C的主要來源,比如柑橘、番茄、草莓和綠葉蔬菜等。
我們都知道維生素C有很多作用,比如其能增強免疫力促進礦物質吸收、抗氧自由基和抗氧化,而且其還能促進機體膠原的形成; 而缺乏維生素C會引發壞血癥;近年來,科學家們進行了大量研究發現,維生素C其實還是很多不為人知的功能,2017年愛荷華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高劑量的維生素C或能選擇性地殺死試管中和小鼠體內的癌細胞[1];同年,刊登在Oncotarget雜志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索爾福德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相比諸如2-DG等藥物而言,維生素C能以10倍的高效率來有效阻斷癌細胞的生長[2];還有研究人員發現,維生素C與抗生素聯合使用或會使得抗癌的療效增加100倍[3];2017年8月,紐約大學醫學院的科學家在Cell雜志上刊文稱,維生素C能夠促進白血病干細胞死亡,有望用于治療白血病[4];近日,來自中國的科學家通過研究指出,維生素C能夠抑制腫瘤干細胞的產生[5]。2019年5月,來自威爾康乃爾醫學院等機構的科學家們在Nature Reviews Cancer雜志上發表文章表示,利用高劑量的維生素C或能靶向作用癌細胞的三大弱點,進而治療癌癥,即癌細胞的氧化還原不平衡、表觀遺傳重編程機制和氧感知調節機制[6]。
說了這么多,大家肯定以為維生素C功能強大,能給機體健康帶來很多好處,那么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到底要不要補維生素C呢?從理論上來講我們完全可以從食物中獲得足夠的維生素C,但如果日常生活中我們攝入含有維生素C的食物過少的話可能就無法獲得充足的維生素C,而且一些不良的生活習慣也會造成食物中維生素C的流失。因此,根據情況適當地補充維生素C也是有益的。
當我們了解了維生素的諸多益處后,很多人在日常生活中養成了服用維生素C的習慣,那么這很有可能就會造成維生素C過量服用。其實任何事情過猶不及,過量服用維生素C會引發很多健康危害,比如:
(1)美國加州大學研究人員發現,凡是想增加對感冒抵抗力而長期服維生素C的人,其體內維生素C的含量反而會發生減少,這或許是因為大劑量維生素C的服用改變了機體中維生素C的調節機制,從而加速了維生素C的分解和排泄,而人們一旦停用的話反而會引發停藥反應,出現早期壞血病癥狀,比如齒齦腫脹、出血,牙齒松動等;
(2)大劑量服用維生素C會使得生長期的兒童將來易患骨病,因為大劑量的維生素C會影響機體骨細胞的形成過程;
(3)每日口服維生素C4克,一周后有可能發生機體尿路草酸鈣結石和腎結石;
(4)大劑量維生素C能夠對抗肝素和雙香豆素的抗凝血作用,從而導致機體血栓的形成;
(5)大量攝入維生素C可使尿液中的維生素C排出量增加,因其還原性可產生尿糖的假陽性反應,或會妨礙糖尿病患者的診治以及確切掌握降糖藥物的劑量;
(6)大劑量的維生素C會使得機體呈酸性體質,不利于生殖細胞發育,或會降低女性的生育力,影響胚胎的發育等;
(7)維生素C每日攝入量超過3克時會導致腸道蠕動增加,引起腹部絞痛與腹瀉的風險;
(8)當維生素C與含有維生素B12的食物同時攝入時會破壞相當量的維生素B12,從而使人易患貧血癥;
(9)高濃度的維生素C靜脈注射時會產生嚴重的溶血反應[7-9]。
除了上述的危害外,哈佛大學的研究人員的研究結果也打破了我們很多人的傳統認知,即維生素C可以預防感冒,研究者發現,普通人服用維生素C或許并不能有效預防感冒,研究人員對2013年的一篇涵蓋1.1萬名參與者的29項隨機對照實驗的綜述性文章進行分析后發現,對于馬拉松跑者或滑雪這種在嚴苛環境下進行大量運動的人群而言,每天攝入200毫克的維生素C能夠降低其50%的感冒風險,而每天至少攝入200毫克的維生素C似乎能夠使得成年人的感冒持續時間平均減少8%,使得兒童感冒的持續時間平均減少14%[10]。2017年,一篇發表在Nutrients雜志上的研究報告中,研究人員發現,較高劑量維生素C或會導致感冒更早好轉,他們指出,維生素C劑量與它對普通感冒癥狀持續時間的影響之間的線性關系可能擴大到6~8g/天,相比于安慰劑組而言,8g/天維生素C的劑量能將感冒持續時間縮短了19%,是4g/天維生素C劑量的2倍[11]。
在大量服用維生素C的危害中,有一種說法是長期大量服用維生素C(超過1g)會使得機體血尿酸增高,有誘發痛風的風險[8],而近年來,科學家們卻通過研究發現,維生素C或能幫助有效預防痛風,明顯降低痛風的風險,痛風是一種炎性的關節炎,通常是由酗酒、肥胖等生活因素所引發。此前有研究認為,血液中維生素C的含量越高,尿液中尿酸的排出量就越高[12],發表在Arch Intern Med雜志上的一篇研究報告中,研究人員對1317名新發痛風患者進行了為期20年的研究,結果發現,攝入維生素C劑量最高的男性發生痛風的風險最低,比如,每天攝入1500毫克及以上的個體相比每天攝入250毫克的個體而言,患痛風的風險會下降45%,而每天攝入500毫克維生素C的男性痛風風險會降低15%,每天攝入1000毫克維生素C,痛風風險則會降低30%[13]。因此,攝入維生素C和個體患痛風風險降低之間的關系是非常明確的,而且有痛風風險的個體最好開始每天服用1500毫克維生素C來降低其患病風險。
研究者表示,維生素C能夠降低血液中尿酸的水平,并能夠增強尿酸通過尿液的排泄,而改善尿酸的消除(排出體外)或許比減少機體中尿酸的產生更為重要;而且那些攝入維生素C劑量較高的個體機體血清中尿酸的水平往往較低,而這有助于有效預防其痛風的發作,大量攝入維生素C(500毫克-1000毫克,但不要超過2000毫克)與痛風風險降低直接相關[14]。此外,研究人員還發現,遺傳因素在腎臟的尿酸排泄中扮演著很關鍵的角色[15],因此,當我們單獨將維生素C的攝入與痛風風險聯系上的時候,也應當充分考慮人群機體的遺傳特性。
其實,日常攝入維生素C一定要把握好劑量,適量攝入能給機體健康帶來很多好處,而攝入過量則會產生害處;日常生活中我們應該盡量選擇富含維生素C的食材,比如番茄、辣椒、綠色蔬菜等;在食物烹飪的過程中控制溫度與時間,盡量減少維生素C的損失,如果我們日常的飲食中無法獲得充足維生素C的話,這時候就需要服用維生素C補充劑了,中國營養學會建議的膳食參考攝入量,成年人為100毫克/日,可耐受最高攝入量為2000毫克/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