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建議中國借鑒美國經驗推廣生物燃料
在10月13日舉行的“燃料乙醇——清潔可持續能源/美國的經驗分享交流會”上,《經濟參考報》記者了解到,燃料乙醇等生物燃料在交通去碳化、保護水資源和土壤方面效果顯著,但其生產在多個主要市場尤其是亞洲受到政策不確定性的影響。
聯合國可持續能源倡議小組專家奧斯特米爾博士表示,如果政策框架沒有顯著改善,國際能源署生物燃料路線圖中占比27%的2050年長遠目標將很難實現。對此,專家建議,中國可借鑒美國的產業政策經驗,立法驅動行業發展。
目前,全球已有數十個國家推行燃料乙醇,美國、巴西、中國分列全球前三。數據顯示,2015年,美國燃料乙醇產量達到4423萬噸,90%以上的區域使用乙醇汽油,并已連續6年成為燃料乙醇凈出口國,燃料乙醇出口到世界35個不同國家和地區。
美國肺協會環境健康副總裁安吉拉·Tin認為,燃料乙醇發展需要政策的支持,她介紹說,《清潔空氣法》成為美國推廣乙醇汽油的第一個法案,為生物燃料乙醇的發展提供了法律依據。1979年,美國建立了聯邦政府的“乙醇發展計劃”,開始推廣使用含10%乙醇的混合燃料。2016年美國農業部生物燃料基礎設施補貼政策,包括政府提供1億美元補貼款、1:1配套投資、2億美元乙醇基礎設施投入、新增5000臺乙醇加油泵、1400間加油站等。
“燃料乙醇是聯通農業、能源和環保的國家戰略新興產業,它應該在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上發揮更大的作用。”國家車用乙醇推廣領導小組特約專家喬映賓說。“目前中國面臨重大的糧食去庫存,保障農民利益的課題,也面臨重大的治理環境污染問題,美國作為全球最大的燃料乙醇使用國,他們的經驗會對中國在產業政策制定方面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
綜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