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又保鮮,這種食品包裝很“智能”

用新研發的材料包裹的草莓可保鮮7天。 圖片來源:南洋理工大學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和美國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的一個研究團隊開發了一種“智能”食品包裝材料。它是可以生物降解的,并能殺死對人體有害的微生物,還可以將新鮮水果的保質期延長兩到三天。相關論文發表于《美國化學會—應用材料與界面》。
這種食品包裝是由一種叫做玉米醇溶蛋白的物質、淀粉以及其他天然生物聚合物制成的,并注入一種天然抗菌化合物的混合物。其中包括百里香油—— 一種烹飪中常用的植物,以及檸檬酸。
在實驗室實驗中,當暴露于濕度增加或有害細菌產生的酶時,包裝中的纖維會釋放出微量的天然抗菌化合物,殺死污染食物的常見危險細菌(不論細菌是在包裝表面還是食品本身的表面上),如大腸桿菌和李斯特菌。
該食品包裝有可能被用于多種產品,包括即食食品、生肉、水果和蔬菜。在一項實驗中,用這種包裝包裝的草莓在發霉前可以保持7天新鮮,而用主流水果塑料盒包裝的草莓只能保持4天新鮮。
主持這項研究的南洋理工大學抗菌生物工程中心主任Mary Chan表示:“對于食品行業的包裝而言,這項發明將成為一個更好的選擇,因為它顯示了優越的抗菌特性,而且只有在存在細菌或高濕度時才‘明智’地釋放抗菌素,也就是只有在需要時才提供保護,從而最大限度地減少化學品的使用,并保留包裝食品的天然成分。”
共同領導這項研究的哈佛大學陳曾熙公共衛生學院副教授Philip Demokritou說:“食品安全和浪費已經成為我們這個時代的重大社會挑戰,對公共衛生和經濟造成巨大影響,危及糧食安全。開發高效、可生物降解、無毒的食品包裝材料是提高食品安全、減少食品腐敗和浪費最有效的途徑之一。”
“在這項研究中,我們使用了包括生物聚合物、無毒溶劑、自然抗菌素在內的天然化合物,并開發了可擴展的系統來合成智能抗菌材料。這些材料不僅增強了食品安全和質量,而且在全球范圍內減少不可降解塑料的使用,有望消除環境和健康的危害,促進可持續農業系統。”Demokritou介紹說。
新加坡ComCrop公司的首席執行官Peter Barber對這項工作進行了獨立評估。他說:“對于像我們這樣希望減少塑料使用、擁抱更環保替代品的公司來說,這一食品包裝材料將成為一種可持續的解決方案。其抗菌特性可能會延長蔬菜的保質期,對我們很有幫助。這種包裝材料對整個行業來說是有希望的,我們期待著了解更多關于包裝的知識,并在某一天實現應用。”
相關論文信息:https://doi.org/10.1021/acsami.1c12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