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自動化儀表的原理和儀表簡介
原理
工業儀表能在無人操作的情況下自動地完成測量、記錄和控制的工作。此外,利用工業儀表還可實現信息遠距離傳送和數據處理。
歷史
工業儀表最早出現在20世紀30年代,最初只用于化工、石油煉制、熱能動力和冶金等連續性的熱力生產過程,因此當時稱為熱工儀表。當時的工業儀表的結構形式主要是機械式或液動式,儀表體積較大,只能實現就地檢測、記錄和簡單的控制。
到了30年代末和40年代初,出現了氣動儀表,并使用了統一的壓力信號,遂有了帶遠程發送器的儀器。它能在遠距離外的二次儀表上重現讀數,從而能集中在中心控制室進行檢測、記錄和控制。50年代又出現電動式的動圈式毫伏計、電子電位差計電氣機械式調節器和整套的電子管調節儀表。
80年代出現的組裝式電子綜合控制裝置,將儀表和生產自動控制系統有機地結合在了一起。工業儀表的發展促進工業生產的自動化,已成為工業生產中不可缺少的自動化工具。
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