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ccaac"></li>
  • <table id="ccaac"><rt id="ccaac"></rt></table>
  • <td id="ccaac"></td>
  • <td id="ccaac"></td>
  • 關注公眾號

    關注公眾號

    手機掃碼查看

    手機查看

    喜歡作者

    打賞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寶支付支付寶支付
    ×

    首屆北京生命科學論壇成功舉辦

    2009.3.20

     打造前沿交叉領域的交流合作平臺

        3月18日~19日,首屆北京生命科學論壇暨整合生物學學術研討會在京成功舉辦。該論壇由中科院北京生命科學研究院主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主任陳宜瑜院士擔任本次大會主席。

      中科院副院長李家洋院士為論壇舉行發來賀信。賀信指出,現代生命科學已經進入發展的“快車道”,新理論、新領域、新方法不斷涌現,對于生命科學前沿性、創新性和交叉性的把握變得愈發重要,只有立足生命科學最前沿,優先選擇具有挑戰性的新方向,才能更好地體現全新的思維方式,順應學科的發展脈絡;只有在科學思維上勇于創新,才能掌握生命科學進步的主動權,避免跟蹤式發展的被動局面;只有擺脫學科傳統的束縛,在學科交叉點上尋找新的突破和靈感,才能把握生命科學研究的新方向,從整體上認識生命活動的本質。生命科學已經展現出前所未有的生機與活力,也對這一領域內的交流與合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北京生命科學研究院院長、大會執行主席康樂告訴記者,北京生命科學論壇以“創造寬松的學術交流環境,弘揚科學精神和學術爭鳴,促進學科的交叉融合與合作”為宗旨;以打破院所、學科界限,促進京區各研究所以及高校之間的聯合與合作,推動學科間前沿、交叉合作,擴大青年科學工作者研究視野、培育創新思想為目的。康樂表示,北京生命科學研究院希望能夠將北京生命科學論壇打造成為生命科學前沿交叉領域重要的交流合作平臺。

      康樂表示,北京生命科學論壇將被作為一個品牌欄目定期舉行。每次論壇都會確定一個與生命科學有關的交叉科學發展的前沿問題作為主題。每次論壇都會側重探討與生命科學相關的交叉學科發展前沿、展望未來發展趨勢、討論最新的突破進展、交流新的學術思想和方法、分析新的學科生長點、研討有關科技政策管理和發展戰略方面的問題。論壇主題的確定方式分兩種:一是由北京生命科學研究院自主選擇;二是先由生命科學領域的專家學者通過北京生命科學論壇網站自由申報,然后北京生科院學術委員會對其進行討論和審議,最后由北京生命科學論壇辦公室具體組織實施。

      在解釋為何選擇整合生物學作為首屆論壇的主題時,康樂說:“整合生物學是一門從多學科角度出發認識和理解生命科學問題并使用多種方法和手段研究和解決生命科學問題的新興學科。整合生物學將生物有機體視為復雜系統,以研究生命復雜問題為目的,從生命體各級水平(從分子、細胞、個體、種群、物種、群落到生態系統)出發,整合生物學各學科(分子生物學、細胞生物學、生理學、神經科學、生態學、生物信息學及化學生物學等)開展系統全面研究,融合其他學科(物理學、化學、數學、計算機、工程學和視覺成像等,以及社會科學)的研究思路和方法,通過實驗、計算、建模等手段,來解決生命問題的重要理論和前沿課題。”

      “因此,整合生物學研究的開展既推進了學科交叉融合,又促進了不同實驗室、研究所和大學院系的聯合,在一定程度上為不同學科和不同專業的科學家共同解決生命復雜問題建立了一個互動合作平臺,并進一步拓展了人類認識生命和自然的深度及廣度。” 康樂說,“這個主題也契合了中科院北京生命科學研究院依據其所屬的7個北京京區生命口研究所的特點和優勢。”

      此次會議的主題是綜合認識生命、促進學科交叉。陳宜瑜作了題為《整合生物學的一點認識》的大會報告。報告從達爾文進化論對生物學的貢獻談起,全面介紹了整合生物學的定義、研究方法、在生命科學中的地位以及近年來在國內外的發展情況,展望了整合生物學在我國的發展前景。

      會議還設立了整合生物學的定義、范疇和展望;用分子生物學的方法研究生態學和行為;生物的適應性與抗逆;神經、認知與行為的綜合研究等4個中心議題。就上述議題,朱作言院士、陳潤生院士、匡廷云院士、郭愛克院士等專家分別作了主題報告,并和青年學者展開了熱烈討論。

    推薦
    熱點排行
    一周推薦
    關閉
  • <li id="ccaac"></li>
  • <table id="ccaac"><rt id="ccaac"></rt></table>
  • <td id="ccaac"></td>
  • <td id="ccaac"></td>
  • 床戏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