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ccaac"></li>
  • <table id="ccaac"><rt id="ccaac"></rt></table>
  • <td id="ccaac"></td>
  • <td id="ccaac"></td>
  • 關注公眾號

    關注公眾號

    手機掃碼查看

    手機查看

    喜歡作者

    打賞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寶支付支付寶支付
    ×

    新型冠狀病毒實驗室生物安全指南 之病原體及樣品運輸

    2020.12.17

      《新型冠狀病毒實驗室生物安全指南(第二版)》解讀之病原體及樣品運輸

      按照國家衛健委的要求,醫護人員工作過程中要做好生物安全防護,但是由于防護資源有限或者實驗室現實條件限制,在進行樣本轉移或處理、樣本離心時,仍然存在一些憂慮。在新冠病毒的有關研究中離不開樣品與物資的傳遞,由此給工作人員帶來了生物安全隱患。1月23日國家衛健委發布的《新型冠狀病毒實驗室生物安全指南(第二版)》中對此作出明確規定,本文帶您解讀具體內容,以供參考。

      根據目前掌握的新型冠狀病毒生物學特點、流行病學特征、致病性、臨床表現等信息,該病原體暫按照病原微生物危害程度分類中第二類病原微生物進行管理。

       1. 病原微生物分類

      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夠使人或者動物致病的微生物。根據病原微生物的傳染性、感染后對個體或者群體的危害程度,將病原微生物分為四類,相應風險等級為IV級~I級。這里主要介紹一下一類、第二類病原微生物。

      一類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夠引起人類或者動物患非常嚴重疾病的微生物,以及我國尚未發現或者已經宣布消滅的微生物。相應的風險等級為IV級(個體高風險,群體高風險),即容易直接或間接或因偶然接觸在人與人、動物與人、人與動物、動物與動物間傳播,一般為不能治愈的病原體。

      二類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夠引起人類或者動物患嚴重疾病,比較容易直接或者間接在人與人、動物與人、動物與動物間傳播的微生物。相應的風險等級為Ⅲ級(個體高風險,群體低風險),即通常不能因偶然接觸而在個體間傳播,或能使用抗生素、抗寄生蟲藥治療的病原體。

      圖1.png

       2. 病原體及樣本運輸和管理

      1)國內運輸:新型冠狀病毒毒株或其他潛在感染性生物材料的運輸包裝分類屬于A類,對應的編號為UN2814,包裝符合國際民航組織文件Doc9284《危險品航空安全運輸技術細則》的PI602分類包裝要求;環境樣本屬于B類,對應的編號為UN3373,包裝符合國際民航組織文件Doc9284《危險品航空安全運輸技術細則》的PI650分類包裝要求;通過其他交通工具運輸的可參照以上標準包裝。

      新型冠狀病毒毒株或其他潛在感染性材料運輸應當按照《可感染人類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種或樣本運輸管理規定》(衛生部令第45號)辦理《準運證書》。

      包裝區別.jpg

      5.png

      AB類包裝.jpg

      2)國際運輸:新型冠狀病毒毒株或樣本在國際間運輸的,應當規范包裝,按照《出入境特殊物品衛生檢疫管理規定》辦理相關手續,并滿足相關國家和國際相關要求。

      8.png

      3)毒株和樣本管理:新型冠狀病毒毒株和相關樣本應當由專人管理,準確記錄毒株和樣本的來源、種類、數量、編號登記,采取有效措施確保毒株和樣本的安全,嚴防發生誤用、惡意使用、被盜、被搶、丟失、泄露等事件。

      進行新型冠狀病毒相關研究,每個環節都應嚴格遵守操作要求,做好生物安全防護,消除可能存在的安全隱患,早日戰勝疫情。


    推薦
    關閉
  • <li id="ccaac"></li>
  • <table id="ccaac"><rt id="ccaac"></rt></table>
  • <td id="ccaac"></td>
  • <td id="ccaac"></td>
  • 床戏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