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曬科普:紫外線讓皮膚很受傷,如何選擇防曬化妝品
皮膚是人體最大的器官,健康的皮膚不僅可以抵御外界不良環境或有害物質的侵擾,也是愛美人士美麗自信的基礎。據調查,中國人眼中健康美麗的皮膚應當是白皙水潤并且富有彈性、沒有皺紋、色澤均勻的,而這些表觀都會受到皮膚老化的影響。皮膚老化主要分自然老化和光老化,隨著年齡增長,自然老化是不可避免的,而光老化我們卻是可以通過一定的防護手段來減緩的。那如何減緩光老化呢,我們一起學習下光對皮膚的影響以及防曬的相關知識。
我們天天接觸的太陽光其實是一條光帶,由不同波長的電磁波構成。太陽光中到達地球表面的主要有紫外線、可見光和紅外光,我們的肉眼只能識別可見光,紫外線、紅外光我們都看不到。可見光約占太陽輻射能量的50%,紅外光約占43%,紫外線所占的比例最少,只有7%左右。
由于紫外線具有較高的光子能量,雖然所占的比例最少,但是對皮膚的損傷卻是最大的。紫外線的波長為100nm(納米)-400nm,當太陽光通過大氣層時,波長短于290nm的光線絕大多數被臭氧吸收,因此自然光線中紫外線主要是波長在290nm-400nm的部分,這部分光線根據波長又分為中波紫外線(UVB:290nm-320nm)和長波紫外線(UVA:320-400nm)。因此,目前我們所說的防曬主要是防UVA和UVB,防曬化妝品標識的PA等級(PFA值)代表防護長波紫外線的能力,SPF值代表防中波紫外線的能力。
雖然適量的紫外線能促進體內礦物質代謝和維生素D的形成,對人體健康有益,但是大劑量或者長期暴露在紫外線下會對皮膚以及眼睛造成損傷。
中波紫外線波長短,頻率高,光子能量很強,較小的劑量就可以引起毛細血管擴張,產生紅斑,長期暴露可以引起角質形成細胞增生,導致皮膚肥厚、粗糙和皺紋。但由于波長短不易發生衍射,它的穿透能力較弱,只能穿透角質層進入表皮,對皮膚內部結構的影響就比較小,所以中波紫外線往往引起的是表面的曬傷,表現就是皮膚發紅、水腫或水皰,自覺燒灼、疼痛感,愈后可留有色素沉著斑。在海邊、高原等地區,晴天的時候短時間就可以將裸露的皮膚曬傷。
長波紫外線波長長,頻率低,特點與中波紫外線相反,它的光子能量低,短時間內觀察不到它的損傷。但是它穿透能力較強,可以達到真皮層,破壞膠原蛋白以及彈力纖維,從而造成皮膚松弛老化,加速皺紋的形成,并且長波紫外線能夠促進皮膚黑色素的形成,導致皮膚色素沉著,誘發或加重雀斑、黃褐斑等各種色斑。
大致總結一下,中波紫外線能量高,會導致皮膚曬傷;長波紫外線穿透能力強,主要的危害是加速皺紋、色斑形成,導致皮膚衰老。而更為嚴重的是,長期高劑量的紫外線暴露會增加皮膚癌的發病風險。
因此,為了皮膚健康,防曬是必須要做的事。
我們應該如何防曬呢?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有時會采取遮擋的方式,如:在戶外戴上墨鏡、帽子、撐起太陽傘和利用樹蔭、房檐等來遮擋陽光。雖然,太陽傘和墨鏡能夠阻擋一部分太陽直射光線,但是紫外線仍然會從地面、水面反射到皮膚上,尤其是冬天雪地和夏天水面反射的紫外線會更強烈些。目前,越來越多的人尤其是年輕人,會選擇使用防曬化妝品來防止紫外線對皮膚的傷害,讓防曬化妝品為皮膚健康美麗多一份“保障”。
防曬化妝品是在化妝品中添加防曬劑,利用防曬劑對紫外線的反射、散射或吸收等原理實現對皮膚的紫外防護。防曬化妝品直接涂抹在皮膚表面,相當于在皮膚和紫外線之間修筑了一道“保護墻”,物理類防曬劑,如:二氧化鈦、氧化鋅,可以直接將紫外線進行反射、散射;化學類防曬劑,如:二苯酮、水楊酸乙基己酯,能夠和紫外線發生反應,從而吸收紫外線,保護皮膚不與紫外線直接接觸。同時,防曬化妝品不僅攜帶、使用方便,并且正確使用可以使皮膚得到持續有效的保護,因此防曬化妝品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青睞。
下面,我們再談談防曬化妝品的功效。我們常說的防曬化妝品的防曬功效是指對紫外線的防護能力,在化妝品標簽上常用防曬指數(SPF值)/防曬等級(PA)來表示。所以通過查看防曬化妝品上的標簽標識可以直接了解到該類產品的防曬能力。
1.中波紫外線防曬指數(SPF)標識
SPF是防曬指數Sun Protection Factor的英文縮寫,以具體數值表示產品防御中波紫外線的能力,是評價防曬化妝品保護皮膚避免發生日曬紅斑/曬傷能力的防護指標。SPF值越大,防日曬紅斑/曬傷效果越好。例如:如果在某強度的陽光下暴露30分鐘會引起皮膚曬傷,那么正確足量(2mg/cm2)涂抹SPF15的防曬霜時,可將曬傷時間延長至15×30分鐘 = 450分鐘。我國法規要求SPF的標識以產品實際測定的SPF值為依據,根據防曬能力可標注范圍為SPF2-50+,當產品的實測SPF值>50時,可標識為SPF50+。
2.防水防汗標識
防曬化妝品如經防水性能測試,顯示洗浴后SPF值減少不超過50%的,可標注宣稱防水效果。宣稱具有防水效果的防曬化妝品,可同時標注洗浴前及洗浴后SPF值,或只標注洗浴后SPF值,不得只標注洗浴前SPF值。
3.長波紫外線防護指數分級(PA)標識
PA是Protection Grade of UVA的縮寫,以“+”表示產品防御長波紫外線的能力。PA等級是根據防曬化妝品長波紫外線防護指數(Protection Factor of UVA,PFA值)來確定的,反映對長波紫外線曬黑的防護效果,是評價防曬化妝品防止皮膚曬黑能力的防護指標。PA等級越高,防止皮膚曬黑效果越好。如PFA值為4,表示正確足量(2mg/cm2)使用該產品時,可以防御長波紫外線延緩皮膚曬黑時間4倍。例如:如果在某強度的陽光下暴露1 小時會引起皮膚曬黑,那么PFA值為4的防曬霜可將曬黑時間延長至4小時。我國法規要求PA標識以產品實際測定的PFA值為依據,根據防曬能力可標注范圍為PA+~PA++++。
那么防曬化妝品防曬性能是如何測定的呢?我國《化妝品安全技術規范》(2015版)中對化妝品SPF值、PFA值以及防水性能的檢測方法有明確的規定,要求使用日光模擬儀,檢測防曬化妝品涂抹于人體前后對紫外線的防護能力,并計算其防曬性能指標,然后才能標識于產品上。也就是說我國防曬化妝品上標注的SPF值、PA等級以及防水性能是直接在人體上進行檢測得到的,檢測結果最接近實際使用效果,能反映防曬化妝品的真實生物效應。
另外,在產品研發階段和一些不具備人體實驗條件的情況下,可以用體外法對防曬化妝品的防曬性能進行估計和測試。對于中波紫外線防護性能的體外測試,由于方法的不可靠性,在國際范圍內尚未有標準方法。目前國際上通行的是人體測試方法,絕大多數國家規定用于防曬化妝品標簽和宣稱的SPF值是人體法測得的結果,而不允許標識體外法測得的結果。長波紫外線防護功效標識和宣稱依據測試方法不同,在國際上并未完全統一。我國法規規定,標注PFA值或PA+ ~ PA ++++的產品,應當檢測長波紫外線防護指數(PFA值);宣稱長波紫外線防護效果或宣稱廣譜防曬的產品,應當檢測化妝品抗長波紫外線能力參數--臨界波長或測定PFA值。
現在,大家防曬的意識越來越強,很多人都知道防曬化妝品的重要性,不涂防曬不出門。但是,不少人涂了防曬產品,一個夏天過去了,皮膚還是會曬黑甚至曬傷。這是為什么呢?下面我們來談談如何正確使用防曬化妝品。
何時需要使用防曬化妝品
夏天艷陽高照,紫外線強度較大,皮膚會感到明顯的光熱,人們往往會自覺防曬,但其他時候的紫外線也不能忽視,同樣需要注意合理防曬。例如陽光沒那么刺眼的春秋季、看起來沒有陽光的陰雨天等環境下,紫外線還是會有一定的強度。如果每次都是等夏天來了才想起防曬,那皮膚其實已經受到不少紫外線的傷害了。所以防曬是個持久戰,不是只在夏天進行,而是一年四季、晴天陰雨天都需要。
還有很多人認為上班族在辦公室內不需要防曬,其實不盡然。一般普通的玻璃只能擋住陽光中的中波紫外線UVB,但是陽光中的長波紫外線UVA穿透力很強,可以穿透普通玻璃。如果你的工作位置就在窗邊,那么日積月累下來,還是會對皮膚產生傷害,所以在可能受到紫外線照射的室內,也要適度防曬。
如何選擇防曬化妝品
為了全面防護,要選擇既能防護UVB又能防護UVA的防曬化妝品,即產品標簽標識有SPF值和PA等級或廣譜防曬的產品。那么是不是直接購買SPF值最大,PA“+”最多的防曬化妝品就最好呢?其實不然。雖然SPF值越大、PA“+”越多的產品防曬效果越好,但同時也意味著添加的防曬劑含量越高或者成分越復雜,過度使用會加重皮膚的負擔,甚至還可能引起皮膚不良反應。因此應根據環境條件選用防曬化妝品,具體情況可參考下表。
如何使用防曬化妝品
使用防曬化妝品時要注意涂抹用量。防曬產品標識的SPF值和PA等級是根據《化妝品安全技術規范》要求,按照2 mg/cm2的用量測試得到的結果,因此我們在日常使用防曬化妝品時,用量達到2 mg/cm2,才能起到防曬產品標簽標注的保護作用。例如面部,一般的防曬化妝品大概需要取約一元硬幣大小的量才能滿足要求;如果防曬產品質地比較稀薄,取的量還要多于一元硬幣大小。但實際上按照大多數人的使用習慣,可能只能達到標準用量的四分之一到二分之一,影響了防曬化妝品的防曬效果。這就是涂了防曬化妝品還是被曬黑甚至曬傷的一個重要原因。
使用防曬化妝品時,要注意使用順序,在基礎護膚程序后使用防曬產品,然后再使用彩妝;并且為使防曬劑能夠充分接觸皮膚產生作用,需注意應在出門前15~30分鐘涂抹。如果長時間在日光下暴露的話,建議每隔2~3小時進行一次補涂,保證持續的防曬效果。
除了面部,其他裸露部位如脖子、耳朵、胳膊、小腿等最好也要涂抹防曬化妝品。還要注意的是,即使涂抹了防曬化妝品,也不要過度暴曬。
脫離紫外線照射的環境后,應盡快把防曬產品清洗干凈。輕薄、不防水的產品可以用洗面奶清洗;但如果是防水防汗型的產品,就需要用清潔力更強的卸妝產品進行清潔。
需要提醒的是,在使用新品種的防曬化妝品前,閱讀產品說明書,尤其是敏感皮膚人群或者有防曬霜過敏史的人,最好在手臂內側或耳根處試涂一下,72小時后皮膚沒有明顯不良反應(紅、腫、痛、癢等現象),再正常使用。一旦發現異常,應立即將涂抹處清洗干凈,如果癥狀嚴重或者清洗后未能得到緩解,應及時到醫院就診,就診時建議攜帶防曬產品及外包裝,便于醫生診斷。
防曬化妝品的安全性和穩定性如何?按照我國《化妝品安全技術規范》(2015版),防曬化妝品的重要成分——防曬劑是準用組分,規范中列出了允許使用的27種防曬劑,包括25種化學防曬劑和2種物理防曬劑,而且對每一種防曬劑在化妝品使用中的最高允許濃度都有明確的規定,以保證防曬化妝品的安全性。我國法規還規定,防曬化妝品作為特殊用途化妝品,在上市前均需要通過國家認定機構的理化、微生物、毒理學、人體安全性和功效性檢驗,并經過嚴格的審批程序才能上市。
最近,美國食品藥品監管局(FDA)發表在美國醫學會雜志上的一項研究顯示,防曬霜中常見的4種活性成分可以由皮膚吸收進入身體,引發恐慌。實際上,該研究是在非正常條件下的極限實驗結果,受試者涂抹的防曬劑量極大,并不能代表日常使用防曬化妝品的真實情況,其臨床意義尚不明確,也不意味著防曬化妝品不安全。為此,FDA隨后又發布文章澄清,此前的研究結果并不意味著有關成分不安全,在做進一步研究之前,公眾仍應該繼續使用防曬化妝品,并采取其他防曬措施;防曬指數(SPF)在15以上且具備廣譜防曬功效的產品可以幫助皮膚防護UVA和UVB的傷害,仍然是皮膚癌預防策略的關鍵要素。
另外有些消費者擔心部分防曬劑的穩定性差,認為長時間擱置后會發生降解,影響產品的防曬功效。其實很多化妝品生產企業早已關注到這個問題,對此進行了大量研究,通過選擇光穩定性好的防曬劑、添加穩定劑以及改良生產工藝等方法提高其產品穩定性,從而確保產品在保質期內的防曬功效。隨著監管力度不斷加強,行業自律性將會越來越好,生產企業會更加重視產品的安全性和穩定性。
那如何判斷防曬化妝品是否為正規的產品呢?在我國,宣稱防曬功效的化妝品屬于特殊用途化妝品,無論是進口還是國產產品都需要經過批準后才能上市,都有一個“身份證號”——批準文號,消費者可以到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官網進行查詢。還有一個更快捷的方法就是在手機上下載“化妝品監管”App,直接輸入產品名稱等相關信息查詢即可。提醒注意的是,通過跨境電商或海外個人代購購買的防曬化妝品可能沒有批準文號,其產品質量、安全、衛生、環保、標識等標準也可能與我國標準存在差異,而且不能在國內“二次銷售”。
購買渠道上,最好選擇內部管理規范的商家購買產品,查看商家的營業執照信息、相關票證、產品標簽,尤其注意進口化妝品必須有規范的中文標簽(跨境電商或海外個人代購產品可能沒有);檢查關鍵信息是否齊全,如產品名稱、生產企業和地址、保質期、成分表、生產許可證號以及批準文號等,如果是無中文標簽標識或者關鍵信息不全,再或者產品標注的上述信息與國家藥監局官網/“化妝品監管”App上查詢的信息不一致,就要注意產品可能有問題。消費者還需要保存好購買憑證和產品包裝信息。如果發覺產品有問題,可以向監管部門舉報維權。
-
焦點事件
-
科技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