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重點實驗室建設是推動科技創新的重要方式
30年前的3月18日,全國科技大會隆重召開,時任中國科學院院長的郭沫若同志用詩一般的語言宣布:“我們民族歷史上最燦爛的科學的春天到來了。”今天,能夠有機會參加“紀念全國科學大會30周年座談會”,我感到無比激動。作為1萬多名國家重點實驗室科技工作者的代表,我想就國家重點實驗室建設和基礎研究發展談一些體會。
?
一、國家重點實驗室對推動我國科技創新和發展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2008年春節前夕,胡錦濤總書記在看望吳文俊先生時說:“基礎研究是科技進步的先導,是自主創新的源泉。只有以深入的基礎研究作后盾,才能不斷提高原始創新能力,增強國家發展的后勁。我們不僅要大力加強應用研究,而且要高度重視基礎研究。”基礎研究作為應用研究和開發研究的重要源泉,已經成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原動力。與應用研究和開發研究相比,基礎研究系統性、前瞻性、長期性、探索性和不確定性的特點更加突出,其內在規律的揭示往往是在長期積累的基礎上實現的。針對基礎研究這一特點,國際上普遍采取了穩定支持的做法。例如英國MRC下屬的分子生物實驗室,創辦55年來產生了DNA雙螺旋模型等劃時代的科研成果和13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其成功經驗之一就是予以科學家長期持續地穩定支持,正是這樣穩定寬松的環境吸引了世界上最優秀的科學家,造就了世界科學史上少有的著名研究機構。
1984年,我國開始實施國家重點實驗室計劃,在當時相對艱苦的條件下,很快武裝起一支精干的基礎研究隊伍,嘗試建立先進的運行機制,為優秀人才施展才華提供了舞臺,為海外留學人員回國創業提供了條件,發揮了歷史性的重要作用。近年來,在統籌部署、適度新建、定期評估、擇優支持、動態管理等創新制度的推動下,國家重點實驗室得到了快速發展,已經成為我國組織開展高水平基礎研究和前沿技術研究、聚集和培養優秀科學家、開展學術交流的重要基地,在科學前沿探索和解決國家重大需求問題方面均做出了突出貢獻。現有國家重點實驗室221個,試點國家實驗室6個,固定人員1萬余人,儀器設備總值80多億元。1997—2007年間,國家重點實驗室獲了50%的國家自然科學獎;2004年,連續空缺6年后評選出的2項國家技術發明獎一等獎均由國家重點實驗室獲得。國家重點實驗室作為我國科技體制改革的一面旗幟,是推進國家創新體系建設的重要舉措,對于打破我國科技體制條塊分割、資源分散和低水平重復的弊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25年的實踐充分證明,國家重點實驗室符合中國國情,是我國推動科技創新、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的重要方式。
以生物大分子國家重點實驗室為例,自1989年批準成立以來,先后承擔并完成了多項國家重大科研任務,在蛋白質領域形成了人才、裝備和技術的綜合優勢。我室連續三次評估為“優秀”,2006年被免評為“優秀”。實驗室凝聚和穩定了9位中國科學院院士,20余位“百人計劃”和一大批優秀青年學術帶頭人,產出了一系列具有重要國際影響的原創性科研成果。正是由于國家重點實驗室計劃這一組織方式,使得我們的科學家能夠圍繞一些重要的學術方向開展長期研究。例如,膜蛋白晶體結構解析是國際公認的難題,我室梁棟材和常文瑞先生早在20世紀80年代就瞄準了這一蛋白質科學領域的“珠穆朗瑪峰”,并開展了長達十幾年的系統研究,解析了菠菜主要捕光復合物Ⅱ原子分辨率晶體結構。該成果填補了我國在膜蛋白結構解析上的空白,被譽為“光合作用研究的重大跨越”。
二、進一步加強國家(重點)實驗室建設,為增強我國科技創新能力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黨的十七大把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作為國家發展戰略的核心和提高綜合國力的關鍵,對科技工作提出了新目標、新要求。國家重點實驗室是我國基礎研究、競爭前戰略高技術研究和公益性研究的核心力量和骨干研究基地,在貫徹落實十七大精神、推動我國科技創新、提高我國自主創新能力方面具有不可推卸的重要責任和使命。
令人欣喜的是,為進一步加強國家重點實驗室建設,今年3月國家宣布設立國家(重點)實驗室專項經費,從開放運行、自主選題研究和科研儀器設備更新三方面,加大對國家重點實驗室穩定支持的力度。這將有利于營造寬容失敗、摒棄浮躁、潛心研究的科研環境,是國家重點實驗室又好又快發展的重要保障,標志著國家重點實驗室工作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必將對我國科技事業產生重大和深遠的影響。
國家重點實驗室作為我國基礎研究的核心力量,將成為承擔《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的骨干研究基地,同時,國家重點實驗室將為匯聚國際頂尖人才、形成高水平人才梯隊集群創造十分適宜的條件。正如萬鋼部長所說,國家重點實驗室要圍繞國家重大需求和科學前沿,進一步凝練戰略目標和重要任務,推進結構調整和資源整合,加大人才培養和引進的力度,完善實驗室內部管理,加強儀器設備的自主研制,從而為提高我國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做出新的貢獻。同時,圍繞國家戰略目標,我國正在國家重點實驗室基礎上推動學科交叉、綜合集成的國家實驗室試點工作,探索實行理事會領導下的主任負責制、全員聘任制、國際評估制等新型運行機制。溫總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2008年要重點建設一批國家實驗室。令我們感到榮幸的是,在近期啟動的10個國家實驗室中,將依托我所生物大分子國家重點實驗室建設蛋白質科學國家實驗室。目前,我們已經在學術方向布局、人才儲備、支撐條件等方面做好了充分準備,有信心以更加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將蛋白質科學國家實驗室建設成世界一流的研究基地,為國家創新體系建設貢獻力量。
30年前的春風帶來了我國科技工作的歷史性巨變;30年后的今天,“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的號角又已吹起。我堅信,有了國家的決心和大力支持,再加上廣大科技人員的全力以赴,我們一定會秉承全國科技大會的精神,汲取30年來的經驗和教訓,開辟自主創新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