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解讀:數說“食品添加劑”
在“百度”上鍵入“食品添加劑”一詞進行搜索,不到1秒鐘時間就可以找到相關網頁近500萬個,而與如此眾多的數量相呼應的是,“食品添加劑”與我們每個人生活的密切程度,同樣令人吃驚。
每人每天吃進上百種食品添加劑
有人曾這樣舉例:一塊新鮮出爐的面包,單單是改良劑中就含有20多種添加劑,幾十種香精,如果是奶油面包,奶油的供貨方已經加了抗氧化劑、色素等等,再分析一下面包粉,增進劑肯定是少不了的。所以一個面包的制作,從頭到尾,估計得用到50到100種添加劑。此類事例不勝枚舉。中國食品添加劑和配料協會公布的數據顯示,中國現有添加劑種類已達2300多種。據悉,每個人每天都得吃進去上百種食品添加劑,添加劑的攝取量與食鹽的攝入量基本持平,一年約4千克,有媒體因此發出了“這對我們的身體意味著什么”的疑問。
《食品安全法》6項條文規范添加劑使用
正是因為食品添加劑與我們的生活如此密切,新近頒布的《食品安全法》從第四十三到第四十八條,共用了6條來規范食品添加劑的生產和應用,可見對添加劑問題的重視程度。從這6條的內容可以看出三個重點:
重點一:添加劑本身不是壞東西
食品添加劑和化工原料是截然不同的,歷次的問題都出在色素、防腐劑和漂白劑上,吊白塊、蘇丹紅、三聚氰胺、福爾馬林,都屬于這三種。而這三種原料都是化工原料,根本就不是食品添加劑。《食品安全法》的附則對添加劑的概念作了明確的界定--“是指為改善食品品質和色、香、味,以及為防腐、保鮮和加工工藝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人工合成的天然物質。”現在的食品生產中是離不開添加劑的,否則我們的食品無法保鮮、防腐和批量生產。那么,食品添加劑怎么使用才安全呢?就是要依據中國食品安全標準中所確定的食品添加劑的目錄來使用,凡是目錄以外的東西都是禁止添加的。
重點二:規范添加劑從無害轉為必要
《食品安全法》第45條規定,食品添加劑應當在技術上確有必要而且經過風險評估被證明是安全可靠的,方可列入允許使用的范圍。這包含了兩層意思:一是要依據風險評估結果,證明這個東西確實是安全的,加入到食品中不會對人體造成任何危害;二是強調技術必要性,也就是說加這個東西是生產這個食品必不可少的,沒有這個東西將可能對食品質量如色香味等造成影響。
重點三:基本食品少用添加劑
《食品安全法》第46條規定,在食品生產中不得使用食品添加劑以外的化學物質和其他可能危害人體健康的物質。這是進一步的規范,意味著沒有進入食品添加劑名錄的,不管是什么東西,都不允許作為添加劑來添加。對此,全國人大常委會有關人士表示,食品添加劑的使用確實應該非常慎重,特別是在基本食品里頭,像原糧、米、面、油等,應該堅持不用、慎用或少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