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金礦業密集布局鋰資源 18億元收購湘源鋰礦
紫金礦業密集布局鋰資源,近18億元收購國內硬巖鋰資源項目。
6月29日晚間,紫金礦業(?601899.SH?/?02899.HK?)發布公告,公司擬出資約18億元收購湖南厚道礦業71.1391%股權,該公司持有湖南道縣湘源銣鋰多金屬礦(下稱湘源鋰礦)100%股權。
這是紫金礦業首次在國內收購硬巖鋰資源。鋰礦有“白色石油”之稱,鋰資源主要有固態巖石鋰礦和液態鹽湖鋰礦兩種形態。紫金礦業是國內礦業龍頭,銅、金是其主力金屬礦產,2021年紫金礦業開始進入鋰、鈷、鎳等新能源新材料關聯金屬礦產,此前的兩筆控股權收購都是液態鹽湖鋰礦。2021年10月,紫金礦業50億元收購阿根廷3Q鋰鹽湖項目;2022年4月,紫金礦業49億元收購西藏拉果錯鹽湖項目。(詳見財新網報道《紫金礦業大舉進軍國內鋰業 欲49億元收購西藏鋰礦》)。此外,2022年1月,紫金礦業還與剛果(金)國家礦業開發公司合資進行當地鋰礦勘查,后入股該礦15%股份。
最新收購的湘源鋰礦地處湘粵桂交界,是國內稀缺的大規模、低品位硬巖鋰礦,擁有礦石資源量約2.98億噸,折合碳酸鋰當量(LCE)資源216萬噸,資源量位列全球硬巖鋰礦第13位、國內第3位,并伴生有銣、銫、鎢、錫等多種金屬。加上湘源鋰礦,紫金礦業控制的“兩湖一礦”LCE資源量將超過1000萬噸,遠景規劃年產能有望破15萬噸LCE。
一位礦業人士評價稱,湘源鋰礦收購價格不貴,且紫金礦業在低品位資源的開發、利用上,做地相當好,速度也快。
紫金礦業初步規劃按照年采選規模1000萬噸建設礦山,對應可年產鋰云母含碳酸鋰當量6-7萬噸。湘源鋰礦的初步估算建設總投資為37億元,其中建設投資35億元,基建期2年,生產期18年。按碳酸鋰價格10萬元/噸計算,5年可收回投資。
除此,紫金礦業還將與持有厚道礦業剩余28.8609%股權的股東及實際控制人,在原厚道礦業基礎上組建礦山開發公司,以及合資組建新的鋰冶煉公司。屆時,紫金礦業將最終持有湘源鋰礦66%權益、冶煉廠34%權益,并主導礦山開發建設及運營。
紫金礦業之所以密集布局鋰資源,是因為近十年碳酸鋰均價遠高于銅價,當前碳酸鋰價格已達到銅價的7倍以上,新開發銅礦的投資回報率遠遠不及投資鋰礦。紫金礦業首席行業研究員黃孚介紹稱,過去十年全球銅礦并購項目中,單噸資源量平均交易成本約200美元,對應獲取200萬噸銅資源項目平均并購對價需約4億美元,約合人民幣則需超過26億元。
2021年初,電池級碳酸鋰價格從5萬元/噸開始震蕩上行,并在當年8月突破10萬元/噸。隨后漲幅開始加速,2021年9月鋰價升至15萬元/噸,2022年伊始又連續沖破30萬、40萬、50萬元大關;2022年6月以來維持在47萬元/噸左右高位。
相較而言,近期銅價進入下行區間。6月20日-24日當周,倫敦期貨交易所銅主力合約累計下跌約7%,創下一年來最大的單周跌幅;其中6月24日,倫銅最低跌至8122.5美元/噸(約合人民幣5.4萬元/噸),創2021年2月中旬以來最低。
截至2021年年底,紫金礦業資產總額2086億元;當年實現礦產銅58.4萬噸、礦產金47.5噸,增速分別達到29%、17%。
伴隨銅價下跌,紫金礦業股價也在走跌,6月30日,紫金礦業A股股價報收9.33元/股,較4月中旬下跌約五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