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ccaac"></li>
  • <table id="ccaac"><rt id="ccaac"></rt></table>
  • <td id="ccaac"></td>
  • <td id="ccaac"></td>
  • 關注公眾號

    關注公眾號

    手機掃碼查看

    手機查看

    喜歡作者

    打賞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寶支付支付寶支付
    ×

    史上最全:肝癌10大標志物聯合檢測的對比評估(一)

    2021.6.18

    肝細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是一種常見的惡性腫瘤,在全球其發生率位于所有惡性腫瘤中第5位,在中國是第4位,死亡率在全球和中國都占所有惡性腫瘤中的第3位。在中國,平均每67秒就有一個人被診斷肝癌,而與此同時,平均每74秒就會有一個人死于肝癌。全球每年有新發肝細胞癌78.2萬例,死亡74.5萬例,中國2014年肝癌新發病例數約36.48萬人,因肝癌死亡約31.88萬人,肝癌發生率占全球的一半多。

    ?

    從全球和中國來看,肝細胞癌的發病率與死亡率很接近,說明肝細胞癌的早期診斷率差因而治療效果很差。肝癌確診后5年生存率很低,僅為10%[1]。根據國家癌癥中心發布的我國肝癌發病死亡流行現況、趨勢及2030年預測分析結果,2030年和2014年相比,預測肝癌死亡人數將減少約11.95%,其中因為危險因素變化所致的肝癌死亡減少了60.99%,但人口老齡化卻增加了44.05%的肝癌死亡,而人口總數的增長和發病一樣將會增加約5%的死亡。

    ?

    要提高肝細胞癌的治療效果即5年生存率,首先得提高其早期診斷率即檢測能力,檢測能力也就是檢測的靈敏度。

    ?

    全球和中國的肝癌流行病學簡況

    ?

    全球肝癌發生率按高到低排行的前10個國家是蒙古、埃及、岡比亞、越南、老撾、柬埔寨、幾內亞、泰國、中國和韓國。雖然中國排在肝癌高發國家的第9位,但是中國的人口數量大,乙肝病毒攜帶和慢乙肝患者數量多,因此肝癌的總患病例數也大,占全球總肝癌例數的一半以上。據統計,校正了年齡因素后,中國每10萬人中,肝癌有18個[2]。肝癌的發生除與乙肝病毒相關外,還與飲食生活習慣如食用發霉的花生、玉米、豆類,酗酒、抽煙等有關。80%的肝癌患者有慢性肝炎病史。

    ?

    通常來說,肝癌有三個階段:乙肝→肝硬化→肝癌。在中國,超過80%的肝癌患者有慢性乙肝/丙肝病毒感染史。

    ?

    肝癌的高危人群主要有:

    1、乙型肝炎病毒和/或丙型肝炎病毒感染、長期酗酒(酒精性肝病)、非酒精性脂肪肝炎。

    2、食用黃曲霉素污染的食物、多種原因引起的肝硬化以及有肝癌家族史的人群。

    3、年齡40歲以上的男性風險較大。臨床統計數據顯示男性肝癌發病率遠高于女性,在肝癌高發區男女發病率之比為(3-4):1,在低發區為(1-2):1。肝臟是人體最敏感亦是最脆弱的器官,勞累、酗酒、血糖過高等都會傷害肝臟,進而轉為慢性肝損傷、肝炎,最后發展成為肝癌。

    ?

    此外,工作緊張、精神壓力過大,易導致人體免疫力低下,會促進癌細胞生長。近年的研究提示糖尿病、肥胖和吸煙等也是肝癌的危險因素[1]。

    ?

    根據文獻報道的臨床上可用的肝癌標志物

    ?

    目前臨床上可用的檢查手段包括腫瘤標志物的靈敏度都達不到要求。以下簡要介紹一些目前可用的肝癌標志物:

    ?

    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 AFP)

    ?

    根據國家衛生健康委印發原發性肝癌診療規范(2019年版)的規定,當前臨床上用于評估肝細胞癌風險的最有效手段是血清AFP聯合超聲檢查,每6-12個月一次。血清AFP水平高于400ng/mL被認為有診斷價值,然而臨床上只有少數肝細胞癌患者的血清AFP值高于這個值,約30%-35%的肝細胞癌患者血清AFP不升高,甚至大腫塊的肝癌其血清AFP仍然正常。有的患者在肝細胞癌早期AFP升高,但到后來其水平反而下降甚至回復正常水平。

    ?

    在特異性方面,AFP在急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妊娠和畸胎瘤等也可升高。即使每三個月進行一次超聲肝臟檢查也無法查出早期肝細胞癌,因為超聲檢查的局限是缺乏前后數據比對回憶功能。研究發現,血清AFP水平與肝細胞癌的進展、預后并不呈平行關系,人種之間也會有差別。在一些病例,血清AFP根本就不升高[3]。

    ?

    甲胎蛋白異質體-L3(AFP-L3)

    ?

    根據其與凝集素Lens culinaris agglutinin(LCA) 的反應性不同,AFP有三種糖基化分型:AFP-L1、AFP-L2和AFP-L3。AFP-L3常用于孕婦的三聯檢檢查和慢性肝臟疾病患者的肝癌篩查,被認為與患者的臨床病理特征和差的預后關系更密切。AFP-L3與LCA結合很強,而AFP-L1則不同,它與非癌的肝臟炎癥相關。AFP-L3在肝癌時升高,在北美,AFP-L3百分值(percentile)被作為肝癌標志物[3]。

    ?

    異常凝血酶原(des-gammacarboxyprothrombin, DCP)

    ?

    ?

    維生素K缺乏時誘導的蛋白質或拮抗劑II(protein induced by vitamin K absence or antagonist II , PIVKA-II),由惡變的肝細胞(肝癌細胞)產生,屬獲得性維生素K依賴的羧化酶系統翻譯后缺陷產物。雖然某些腫瘤患者給予維生素K后可短暫抑制DCP的產生,但DCP的產生與維生素K的缺乏無關。

    ?

    用ELISA檢測時,DCP水平超過0.1 AU/mL (100 ng/mL)時就高度懷疑肝細胞癌或肝癌治療后復發,DCP恢復正常與肝細胞癌切除徹底有很好的關聯性,是腫瘤活性的一個優秀標志物。AFP與DCP聯合檢測能提高肝細胞癌檢測的靈敏度。DCP水平與腫瘤大小的關系仍未明了,有報道認為血清DCP水平與巨大肝細胞癌有關,然而小于3CM的肝細胞癌與DCP水平關聯性不佳[3]。

    ?

    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lypican-3, GPC3)

    ?

    是一種膜定位的肝素硫酸蛋白聚糖。研究發現,GPC3與生長因子相互作用而調節后者的活性。肝細胞癌組織中GPC3 mRNA的表達顯著升高。肝細胞癌患者血清中的GPC3蛋白水平和mRNA水平都比健康成人和肝良性腫瘤者高。

    ?

    40–53%的肝細胞癌患者中可檢測到GPC3,33%的血清AFP和DCP(Des-gammacarboxyprothrombin, DCP)都陰性的肝細胞癌患者可檢測到GPC3。

    ?

    臨床觀察發現,可溶性GPC3(soluble GPC3, sGPC3),即GPC3被蛋白水解酶切掉的N末端部分。在分化好或中等分化的肝細胞癌中,GPC3的檢測比AFP敏感,如果GPC3與AFP同時檢測可使檢測靈敏度從50%提高到72%。GPC3陽性的肝細胞癌患者預后差[3]。

    ?

    表1:文獻報道的血清標志物對肝細胞癌的診斷效能


    推薦
    關閉
  • <li id="ccaac"></li>
  • <table id="ccaac"><rt id="ccaac"></rt></table>
  • <td id="ccaac"></td>
  • <td id="ccaac"></td>
  • 床戏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