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頜第一磨牙雙根雙根管的治療分析
上頜第一磨牙因其解剖形態的變異和復雜性,根管治療失敗的發生率較高。其最常見的解剖結構是3牙根及3~4個根管。本文報道上頜第一磨牙雙根雙根管病例1例并對上頜第一磨牙根管數目較少的病例報道進行文獻回顧,以加強臨床醫生對根管特殊形態的認識。
?
1.病例報告
?
患者,女,32歲。因“左上后牙疼痛加重5天余”就診。現病史:患者自述1個月前左上后牙區咬硬物后一直不適,否認全身系統性疾病及遺傳病史。檢查:26牙牙體組織完整,未見明顯齲壞,咬合面近中窩溝處可見隱裂紋;叩診(++),冷診(+),探診(+),不松;牙髓電活力測試反應遲鈍。27牙牙體組織完整,叩診(-),冷診(-),探診(-),牙髓電活力測試反應正常。根尖X線片示:根尖周疑似透射影,似雙牙根,且無法判定牙根是否也存在裂紋。
?
錐形束CT(cone?beam?computed?tomography,CBCT)冠狀位示26牙為雙根雙根管牙,牙根未見明顯裂紋;矢狀位示26牙頰根根尖周存在透射影。診斷:26牙牙隱裂,根尖周炎。治療計劃:26牙行根管治療后建議冠修復。治療:患牙上橡皮障,顯微鏡下26牙開髓,10#、15#K銼疏通根管并測量根管長度,均為18.5mm。鎳鈦根管旋轉器械將根管預備至25#,0.06錐度。期間1%次氯酸鈉及雙氧水交替沖洗根管消毒,試主牙膠尖后根管充填,樹脂充填窩洞。建議轉修復科繼續修復治療。
?
2.討論
?
關于上頜第一磨牙的報道主要集中在MB2的形態和多根管上,而上頜第一磨牙雙根雙根管的病例報道較少。有研究表明上頜第一磨牙僅有2個牙根的發生率從0到6.3%不等。本例上頜第一磨牙的牙體外形存在變異,牙冠體積較同側上頜第二磨牙小。CBCT示患牙僅2個牙根且彼此分離,分別為頰根和腭根;2個根管從同一髓室起始,并有各自的根尖孔。可能由于在該牙發育過程中近中頰根管和遠中頰根管因相互靠得太近而形成融合,2根管口便融合成1個扁形根管口,且頰根較腭根粗大。
?
本報告中上頜第一磨牙中出現雙根雙根管的解剖形態類似于下頜第二磨牙中的C型根管。在C型根管牙齒牙根的發育過程中,上皮細胞的生長及融合不充分,不能使牙根完全分裂,從而形成一個更強壯的根,這與本例中兩頰側根管融合成粗大的頰根相似。Martins等將上頜第一磨牙的牙根融合分為5種類型:A型(TypeA):近中頰根(MB)與腭根(P)融合;B型(TypeB):近中頰根(MB)與遠中頰根(DB)融合;C型(TypeC):遠中頰根(DB)與腭根(P)融合;D型(TypeD):髓室底有一較大的腭側根管口,呈半月形,可能存在兩腭根(2P)融合;E型(TypeE):3個牙根融合成一個牙根,髓室底形態類似下頜第二磨牙C型根管,即髓室底有一近中頰-腭走向的半月形根管口和遠中頰根管口,或遠中頰-腭走向的半月形根管口和近中頰根管口(MB,DB與P)。
?
有關上頜第一磨牙3根管或3根管以下的文獻報道較少,根據Martins分類發現大多數根管或牙根的融合發生于遠頰根與近頰根間(TypeB),共10例;TypeE有6例,但此類型的病例不完全符合Martins分類,而是存在單牙根,單根管,呈現O型;TypeC3例,TypeD1例,沒有TypeA病例(表1)。而牙根數目與根管數目并不完全一致,也存在1個牙根中2根管的情況。左右同名牙根管解剖形態對稱的比例為70%~81%不等。本病例中,上頜第一磨牙的根管形態與對側同名牙根管形態對稱,頰側兩根管融合的雙根雙根管牙(TypeB)。同時,CBCT軸向位也顯示該患者左右上頜第二磨牙均為3根3根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