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ccaac"></li>
  • <table id="ccaac"><rt id="ccaac"></rt></table>
  • <td id="ccaac"></td>
  • <td id="ccaac"></td>
  • 關注公眾號

    關注公眾號

    手機掃碼查看

    手機查看

    喜歡作者

    打賞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寶支付支付寶支付
    ×

    韓春雨:科研是一種很好的生活方式

    2016.5.13

       五月十二日,韓春雨接受了記者專訪。(韓春雨成果介紹)

      記者:您取得了這么突出的成果,一般讀者還不認識您,能介紹一下自己嗎?

      韓春雨:我本科就讀于河北師范大學,碩士就讀于中國農科院,在協和醫科大讀的博士。2006年我到河北科技大學,我看中它,因為這是一個正在興起的學校(該校1996年組建而成)。來到學校后,我有好幾年沒寫論文,當時也是有壓力的,學校在這方面對我比較寬容,給我的是三級崗工資,算比較多的,屬于低職高聘。

      記者:在這所學校里,相較于同行,您的優勢和劣勢各是什么?

      韓春雨:有利條件是,河北科技大學的環境很寬松,我能安靜地在這里做研究。不利條件是,在資金方面,這里比別人要差一些。有人說我實驗室比較破,當然,跟國內一流實驗室相比,我們有點兒寒酸,不過我覺得夠用了。而且,從我家到實驗室,騎車5分鐘就到了,很方便。我喜歡泡在實驗室里。

      “臨事而懼,好謀而成”

      記者:為什么選擇了NgAgo-gDNA這方面的項目去做?

      韓春雨:這個成果是我們團隊努力的結果。2014年年初《自然》雜志發表這個領域的重要文章之前,我就一直在觀察和考慮這個題目,但是一直沒有動手,因為一動手,就意味著要花錢。《論語》說,“臨事而懼,好謀而成”,我一直很喜歡這句話。我也知道國際上做這方面研究的學者很多,而且他們的實驗室條件和獲得的資金支持也比我們好,還有很好的碩士博士組成團隊,人力方面也能保證每天16小時的工作強度。2014年《自然》雜志發表那篇文章后,我就開始動手做這個項目了,因為我堅定了自己的判斷,覺得是動手的時候了。

      記者:您在開始做這個項目的時候,有沒有考慮過,萬一一直做不出來,怎么辦?

      韓春雨:我做了應對準備。比如我還有另外很有意思的研究,現在已基本做完,還沒發出來。總之,如果不能在硬件,諸如資金、設備和人力方面勝過別人,我就需要通過仔細謀劃,提前準備,四兩撥千斤。

      記者:從2014年開始著手,到2016年5月成果發表,這個過程中什么時候最難熬?

      韓春雨:這篇論文被SCI審稿9個月后退回來,之后那段時間還是很煎熬的。但是你愛這個東西,就得為它付出代價。

      當時SCI直接拒掉我們這篇論文,我們也沒時間多想,趕緊投別的刊物,后來就把論文投給了《自然·生物技術》雜志。結果《自然·生物技術》讓我做修改。那時,我已經沒錢來做研究了,這個項目沒有在學校申報,資金來自我的歷年積累,那個時候就有點兒緊張了。

      “讓我回歸原來習慣的生活”

      記者:您的成果發表之后,受到了多路媒體、風投和單位等的輪番“轟炸”,如何對待您面臨的新情況?

      韓春雨:我會盡量把這些變得可控,讓我回歸原來習慣的生活,讓環境變得對我有利而不是有害。

      這十年我在河北科技大學過得很安靜,我很喜歡這樣的生活。以后我還是要盡力讓我的環境變得安靜下來,同時盡量保存那些對我科研有利的條件。

      我的團隊有4個人。在他們眼里,我是師兄加老師。我們的共同愛好就是喜歡科研。科研本來就是一件很快樂的事情。當然,科研也有苦的時候,不過就像我們家屬院樓前那些老人,冬天凌晨一點多還在那里蹲著下棋,你說這算不算苦?苦,但是樂在其中。

      未來,我會盡量做到不被別人打擾。我非常清楚自己要什么。對我來說,科研是一種很好的生活方式。

    推薦
    熱點排行
    一周推薦
    關閉
  • <li id="ccaac"></li>
  • <table id="ccaac"><rt id="ccaac"></rt></table>
  • <td id="ccaac"></td>
  • <td id="ccaac"></td>
  • 床戏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