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大眾科學》雜志評出七大最有前途技術
據美國《大眾科學》雜志報道,2009年再過一個月就要來臨了,在新年來臨之即,我們期待機器人軍隊聽候我們的命令,核聚變為我們的房子供電,太空電梯讓我們直沖大氣層。幾十年來,科學家期待改變生活的一些技術隨時將會實現。如今,七大最有前途的技術雖然還沒有成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但它們已經涌現甚至開始實行。從核聚變到人工智能,從飛行汽車到噴氣背包,這些我們最喜愛的技術一直令人期待。
1、 飛行汽車
何時承諾:飛行汽車的概念出現和汽車一樣長久,亨利?福德是第一個有此想法的人,早在1926年就想建造一輛“飛機汽車”。不幸的是,其樣機墜毀了,駕駛員因此喪命。雖然不大順利,但福德堅持自己的想法,認為汽車和飛機某一天一定會結合在一起。
阻礙因素:據美國穆勒國際公司總經理布魯斯?卡爾金斯認為,主要的阻礙因素是資金。穆勒國際公司設計了天空汽車。自從二次世界大戰以來,制造飛行汽車的技術已經可以用得上了,但對飛行汽車的需要幾乎沒有。
因為飛機是長途飛行的更好選擇,另外直升機又充當了小型機的角色。結果是沒有什么市場空間留給個人空中飛行器,因此很難融到資金。卡爾金斯表示,除資金難以籌集之外,還得讓許多大城市將個人空中飛行器引入市場,而想快速收回投資的人覺得別的項目比個人空中飛行器要快。
何時可以擁有:卡爾金斯認為公眾對飛行汽車的興趣在增加。在擁擠的大城市如墨西哥城,人們開始難以容忍任何程度的塞車。事實上,城市交通已經越來越糟糕,在巴西圣保羅市,大量直升機出租公司已經涌現,讓富有的市民“打機”以避開塞車。
預測:據卡爾金斯認為,25年內飛行汽車將會普及到這些塞車嚴重的大城市,如洛杉磯和北京,但還要50年才能讓你在不大堵車的城市揮手“打機”去城鎮。
2、 噴氣背包
何時承諾:像火箭飛行和噴氣發動機似的,噴氣背包最初出現于納粹實驗室。第三帝國的科學家希望讓步兵乘Himmelsturmer背包雨點般從空中降落,組成可信賴的聯合軍隊。此項目失敗了,但我確信它們會獲得成功。在1960年,貝爾航空系統公司建造了“火箭背帶”,可以讓人飛行大約20秒。
阻礙因素:經過數十年的研究后,貝爾“火箭背帶”只從20秒飛行時間提升到30秒飛行時間。問題出在想象力不夠豐富。由于噴氣背包的通俗文化導致人們將全部努力集中在噴氣機和火箭上,因此設計不出很好的噴氣背包來,馬丁噴氣背包執行官理查德?勞德表示。
為了延長飛行,火箭消耗燃料太快,80磅燃料往往只能升空20秒。當然,你添加的燃料越多,此背包就會越重,因此需要更多的燃料來提升,如此循環往復,最終導致問題不能簡單地靠添加燃料來解決。
何時可以擁有:何以等待?馬丁噴氣背包已經以10萬美元一幅在銷售,11月24日,現年 45歲的埃里克?斯科特身背噴氣背包,以每小時120公里的速度成功飛越位于科羅拉多州南部的皇家峽谷,用時21秒。基于雪上汽車銷售走俏,勞德表示還要 20年等噴氣背包價格下降后,這就會成為平常用具。
3、人工智能
何時承諾:雖然首個人工智能研究始于20世紀50年代中期,但電腦科學家一開始并不看好人工智能,直到美國國防部于20世紀60年代開始為這類項目提供資金,科學家才認真研究人工智能。到20世紀60年代中期,卡內基—梅隆大學的教授赫伯特 ?西蒙聲稱電腦將是20世紀70年代的世界象棋冠軍,到20世紀80年代,電腦會和人一樣聰明。
阻礙因素:問題還是出自資金方面。當人工智能的早斯承諾沒有兌現之后,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署在1974年削減了所有人工智能的資助。到20世紀80年代的簡短復蘇后,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署于1987年再次削減對所有人工智能提供資金。其實在許多方面,人工智能已經取得了成功。比如,聲音識別軟件非常普及,實現了人工智能的早期承諾,世界最偉大的現有象棋選手加里?卡斯帕羅夫表示。
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電腦科學教授理查德?可夫說:“從某種程度上說,此領域的成功已經體現在我們所使用的電腦中。許多人工智能的努力已經結出碩果,被人們天天使用。”
何時可以擁有:可夫推測至少50年內不會有電腦達到人類的智力水平。不過,我們有許多人,何必讓電腦像人一樣聰明呢。
4、基因置換
何時承諾:美國政府和克雷克?溫特的塞雷拉基因組學公司競相出版了完整的人類基因組圖譜。在2001年2月,雙方宣布成了人類基因組草圖,將引導遺傳醫學和保健的新時代。
阻礙因素:如今,醫生可以檢測患者是否容易患某些疾病。很少有疾病能不遵循孟德爾遺傳法則,甚至外貌也可能是由單一基因來遺傳的。然而讓新復制的基因注入到細胞并不容易。美國俄勒岡衛生科技大學的分子和醫學遺傳學教授蘇珊?哈夫里克說,這聽起來簡單,但正確拼寫細胞的基因排序并非易事。科學家每次得克服基本的屏障,新屏障就會取而代之。
何時可以擁有:永遠做不到。大多數疾病源于基因、蛋白和其它系統之間復雜的相互影響。置換基因太簡單,不是消除疾病的最佳辦法。然而,干細胞研究得有更多的臨床承諾才行。
5、壁虎腳的粘力
何時承諾:大約十年前,研究人員開始查看壁虎腳的強大粘附力。在2000年發表的一篇論文中,劉易斯與克拉克大學的生物學教授柯拉?奧托姆發現壁虎腳的這種粘力是機械力而不是化學力,其中有7大影響導致它具備如此好的粘力。
阻礙因素:此技術確實在快速提升,科學家已經揭開了壁虎腳的強大吸力之謎。多少年來,人們對壁虎飛檐走壁的秘訣一直眾說紛紜,壁虎腳底的粘著力究竟是怎樣產生的呢?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科學家羅伯特?福爾等人經過研究發現,看上去不起眼的壁虎居然是自然界數一數二的“應用物理大師”。
它腳底的力量,竟然來自宇宙中最基本的物理學原理——分子引力。福爾發現其腳底部長著數百萬根極細的剛毛,而每根剛毛末端又有約400根至1000根更細的分支。這種精細結構使得剛毛與物體表面分子間的距離非常近,從而產生分子引力。雖然每根剛毛產生的力量微不足道,但累積起來就很可觀。根據計算,一根剛毛能夠提起一只螞蟻的重量,而100萬根剛毛雖然占地不到一個小硬幣的面積,但可以提起 20公斤力的重量。如果壁虎同時使用全部剛毛,就能夠支持125公斤力。如此看來,現在的問題不是科學而是制造。實際證明制造出這種剛毛是一大挑戰。研究人員測試大量不同材料,從硅到碳納米管,試圖發現生產此剛毛的最簡單辦法。因此,尋找合適材料還有待時日。
何時可以擁有:去年在壁虎腳粘力研究中取得二大突破,一項研究表明此粘力可以由碳納米管來實現,另一項研究指出如何復制7大基本特性中最重要的一項。在這種速度之下,奧托姆認為壁虎腳強力膠將在5年內可望實現,或許會更快。
6、太空電梯
何時承諾:宇航學和噴氣推進理論之父俄羅斯科學家康斯坦丁?齊奧爾科夫斯基最先于 1895年構想了太空電梯的概念,但顯然直到前蘇聯人造地球衛星(Sputnik)發射升空后才引起人們對它的重視。在1965年,太空電梯的概念還很模糊。到1991年碳納米管普及,才為太空電梯提供輕便且高強度材料用作太空繩索。
阻礙因素:當國家紛紛投資建立火箭運送有效載荷的基礎構造時,根本沒有投資太空電梯。于是私營企業挑好這一空檔,開始著手研究太空電梯。不過,數十年內其商業模式回報不佳,不能吸引大量投資者前來注資。2006年,引人矚目的太空梯試驗取得重大進展,美國一私營太空電梯公司Liftport設計出的太空梯電纜能向空中拉長一英里距離,這使得機器人可以沿著電纜爬上爬下。
何時可以擁有:美國宇航局繼續提供大量獎金獎勵給太空電梯的好點子,但在未來20年時可能期望能乘太空電梯上5萬層樓。
7、核聚變能
何時承諾:核聚變于1932年首次被觀察到,但首座人造核聚變反應堆直到1952年才建立。當時在太平洋上進行的“艾維—馬克”氫彈測試將埃內韋塔克環礁變成了一個大洞。之后到1955年,在有關和平使用原子能美國總統大會上表示,何米?巴巴表示核聚變電站20年就能實現。
阻礙因素:將太陽能集中到樓房一般大的反應堆并非易事,至今為止,沒有國家愿意投入大量資金來克服巨大的核聚變工程挑戰。目前,當今世界最大的大科學工程國際科技合作計劃――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計劃預算投資大約90億美元建造這個所謂的人造太陽,但有人表示不必制造有用的核聚變反應堆。
何時可以擁有:這至少要35—50年才能實現。
更多閱讀
-
焦點事件
-
企業風采
-
焦點事件
-
企業風采
-
企業風采
-
焦點事件
-
企業風采
-
焦點事件
-
焦點事件
-
企業風采
-
企業風采
-
企業風采
-
企業風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