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泳池被曝水質監管漏洞多 換水成糊涂賬
炎炎夏日,暑期游泳人數劇增。新華社記者近日采訪發現,北京部分游泳館存在水質渾濁、對傳染病菌“把關”不嚴、余氯超標等諸多問題,“健康池”正在變成“隱患池”。
傳染病辨別基本靠目測
國家游泳中心售票處前的“游泳須知”明確寫道:“禁止肝炎、皮膚癬疹、紅眼病、重癥沙眼和腸道傳染病等患者入場”。在游泳館服務臺前,記者示意“紅眼病檢查崗”的指示牌,工作人員笑著說:“這就是一個擺設,得靠顧客自覺。”
“對游泳者的把關靠目測,顧客若患有嚴重紅眼病、皮膚病,用眼能看出來,肯定不讓進,但是有些疾病是看不出來的,比如肝炎、腸道傳染病。”首鋼籃球中心游泳館負責人說。
淋浴消毒程序形同虛設
除了“傳染病基本靠目測”以外,一些游泳館的淋浴和消毒程序也形同虛設。按照程序,游泳者進入泳池前還要經過消毒池,進行足部消毒,但也很難做到。
位于嘉銘桐城小區內的游泳館,消毒池是空的。
在北京西三環的一家游泳館,經常來此游泳的曹延新告訴記者,“有的人一身汗就進去了,那游泳池豈不成了澡堂子?反正我在水里見過帶血的創可貼,惡心得夠嗆。水里有各種臟東西,你能想到的和想不到的都有,在水中與你親密接觸。”
換水頻率成一筆糊涂賬
對于游泳池換水頻率,游泳館各說一套,但誰也說不清楚究竟多長時間才能完全更新一池水,而加大氯粉的投放量進行消毒,以保證水中細菌不超標,成為該行業潛規則。
標準游泳池一池水成本約為1.2萬元,游泳館經營者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多半采取循環水。
水星健身游泳館經理姜濤的賬本是:“我們的泳池能裝600多立方米水,每天換掉五分之一到四分之一。”而更多游泳館的答復是,視情況而定,缺了就補,有時多補,有時少補。?據新華社電
原因
水質無人監管?
游泳館由衛生局負責水質衛生安全檢驗。但石景山區衛生監督所副所長孫衛國說:“只能管游泳館中的水質,管不了其他,即使知道顧客有皮膚病,也無法禁止他進泳池。”
市衛生監督所一位負責人說:“游泳館水質不合格沒有處罰,如果真要到吊銷衛生許可證,必須是泳池衛生狀況已經嚴重到明確引起了疾病的密集傳播,那需要疾控部門檢測。”
而疾控部門工作人員表示不會主動檢測游泳池水質,需要衛生監督所委托。且不同時間段檢測結果大相徑庭。
傳染病辨別基本靠目測
國家游泳中心售票處前的“游泳須知”明確寫道:“禁止肝炎、皮膚癬疹、紅眼病、重癥沙眼和腸道傳染病等患者入場”。在游泳館服務臺前,記者示意“紅眼病檢查崗”的指示牌,工作人員笑著說:“這就是一個擺設,得靠顧客自覺。”
“對游泳者的把關靠目測,顧客若患有嚴重紅眼病、皮膚病,用眼能看出來,肯定不讓進,但是有些疾病是看不出來的,比如肝炎、腸道傳染病。”首鋼籃球中心游泳館負責人說。
淋浴消毒程序形同虛設
除了“傳染病基本靠目測”以外,一些游泳館的淋浴和消毒程序也形同虛設。按照程序,游泳者進入泳池前還要經過消毒池,進行足部消毒,但也很難做到。
位于嘉銘桐城小區內的游泳館,消毒池是空的。
在北京西三環的一家游泳館,經常來此游泳的曹延新告訴記者,“有的人一身汗就進去了,那游泳池豈不成了澡堂子?反正我在水里見過帶血的創可貼,惡心得夠嗆。水里有各種臟東西,你能想到的和想不到的都有,在水中與你親密接觸。”
換水頻率成一筆糊涂賬
對于游泳池換水頻率,游泳館各說一套,但誰也說不清楚究竟多長時間才能完全更新一池水,而加大氯粉的投放量進行消毒,以保證水中細菌不超標,成為該行業潛規則。
標準游泳池一池水成本約為1.2萬元,游泳館經營者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多半采取循環水。
水星健身游泳館經理姜濤的賬本是:“我們的泳池能裝600多立方米水,每天換掉五分之一到四分之一。”而更多游泳館的答復是,視情況而定,缺了就補,有時多補,有時少補。?據新華社電
原因
水質無人監管?
游泳館由衛生局負責水質衛生安全檢驗。但石景山區衛生監督所副所長孫衛國說:“只能管游泳館中的水質,管不了其他,即使知道顧客有皮膚病,也無法禁止他進泳池。”
市衛生監督所一位負責人說:“游泳館水質不合格沒有處罰,如果真要到吊銷衛生許可證,必須是泳池衛生狀況已經嚴重到明確引起了疾病的密集傳播,那需要疾控部門檢測。”
而疾控部門工作人員表示不會主動檢測游泳池水質,需要衛生監督所委托。且不同時間段檢測結果大相徑庭。
推薦
-
政策法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