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ccaac"></li>
  • <table id="ccaac"><rt id="ccaac"></rt></table>
  • <td id="ccaac"></td>
  • <td id="ccaac"></td>
  • 關注公眾號

    關注公眾號

    手機掃碼查看

    手機查看

    喜歡作者

    打賞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寶支付支付寶支付
    ×

    上海啟用全部輻射檢測設備 24小時監控

    2011.3.15

    上海啟用全部輻射檢測 設備,24小時不間斷監控(圖)

    3月14日,上海市輻射環境監測站內,技術人員在放射性碘取樣器前采集數據。

      中國各地輻射環境監測均未現異常

      所有運行核電機組都處于正常狀態

      日本特大地震引發核電站泄漏事件使核電站的安全性問題,以及核電站如何應對重大突發自然災害引起了社會關注。

      記者3月14日晚從環境保護部(國家核安全局)獲悉,自3月12日起,環境保護部已全面啟動全國輻射環境監測網絡,監測結果在環境保護部網站上公布。目前我國各地輻射環境監測均未發現異常,我國所有運行核電機組均處于正常狀態。

      中核集團公司首席快堆專家、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快堆工程部總工程師徐銤昨日表示,我國核安全法規標準采用了國際原子能機構的最新研究成果,核電站建設和運行安全可控,但也應從日本此次事件中吸取教訓,提高對自然的認識,制定更加周全的應對重大自然災害的安全預案。

      徐銤表示,按照國際原子能機構核事件分級表,這次福島核電站的事件等級被日本官方評定為4級,低于5級的美國三里島事件,更遠低于7級的切爾諾貝利事件。按照現在掌握的信息看,反應堆處于受控狀態,日本政府和東京電力公司采取了準確有效的應對措施,不會對環境造成很大影響,泄漏的放射性物質是有限的,不會大范圍波及群眾,更不會遠距離飄散。但對后續情況仍應密切關注。

      據他介紹,核電站發生意外時確保安全有三大要素,一是安全停堆,二是導出余熱,三是包容放射性。日本福島核電站基本做到了上述三點,但由于1號機組和3號機組備用冷卻系統失靈,剩余裂變產物產生的衰變熱量無法導出,高溫燃料和水反應產生氫氣,釋放出來的氫氣在核島密閉廠房內發生爆炸,帶出了部分放射性物質。

      徐銤介紹說,日本福島核電站1號機組為上世紀60年代末建成的首批商用核電站,我國正在運行和建設的核電站多為上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后改進型或革新型核電站,安全性能優于首批投運的商用電站。

      他說:“我國核電站‘門檻’比世界平均水平要高,核電站的選址更加保守、安全,均遠離地質斷裂帶,建在穩定的基巖上。抗震標準、防洪標準等都做到了‘高一級’設防,并且受國家核安全局的嚴格審查。”

      大亞灣核電站有關負責人13日表示,經公司地震辦公室電站監察系統數據顯示:大亞灣核電站,嶺澳核電站一期二期地震儀表系統(KIS)閾值正常,均未觸發報警。此次地震對大亞灣核電站、嶺澳核電站一、二期,不會造成任何破壞性影響。

      據介紹,我國目前在運行核電站選址中充分考慮了地震和其他自然災害因素,多選擇沿海地質結構穩定區域,核電站廠址選擇余地大。運行核電站在工程設計和建設中,防抗強地震方面采取了有效措施,并充分落實縱深防御原則。

      此外,我國核電站在放射性物質和環境之間至少設置了燃料包殼、反應堆壓力容器、核島安全殼等三道堅固的屏障,具備了較高的自然災害防御能力,因此,我國核電站具備了較強的抗強地震等自然災害能力。

      據悉,中國共有13個運行中的核反應堆,總發電量達10.8吉瓦。中國的目標是在2020年達到40吉瓦(相當于整個西班牙的電力需求),但還不到其總裝機容量的5%。也有官員說,中國正在考慮把2020年的總發電量提高到80吉瓦或以上。

      上海市環保局3月14日宣布,據12日至14日17時的監測結果顯示,本市輻射空氣吸收劑量率未見異常,處于正常水平。

      日本3月11日發生9級特大地震并引發海嘯后,12日至14日,日本福島縣第一核電站1、3號機組分別發生氫氣爆炸,導致部分含放射性物質的氣體泄漏。上海市輻射環境監督站第一時間啟動應急預案,在上海四個監測點進行24小時不間斷的輻射環境監測。記者昨日從上海市輻射環境監督站了解到,工作人員已經連夜增加了相應的雨水采集裝置,輻射環境監測項目和頻率也有所增加。從昨日9時和15時上報的四個監測數據顯示,上海的伽瑪輻射劑量率未超過平時正常范圍,目前監測結果一切正常,未發現異常。

      監測設備全部啟用

      昨日早上9時,上海市輻射環境監督站實驗室內已經異常忙碌,一進實驗室就能看到技術人員在都在為超大流量氣溶膠采樣裝置準備新的濾布,將監測數據分析整理后準備上報。十幾個身穿白大褂的工作人員進進出出,一直沒停下過手中的活。

      監測實驗室的高級工程師汪名俠介紹,目前對于輻射環境監測的設備都已經全部啟用,包括一個用于監測伽瑪輻射劑量率的高壓電離室、空氣中放射性碘取樣器、超大流量氣溶膠采樣裝置和總沉降物收集器。“昨天凌晨1時左右,因為下雨,我們又馬上增加了一個雨水采集設備。”

      汪工介紹,高壓電離室可以直接監測出輻射劑量率、量度環境輻射水平的微弱變化。其他的三個設備,都是用來采集樣本的。“放射性碘取樣器,用來收集空氣中的氣態碘樣本。”取樣器裝置在全天候保護箱內,包括過濾器固定架及氣泵。氣泵把空氣抽進取樣器,流經一個特別過濾筒,以收集空氣中的氣態碘。

      樣本的分析再由工作人員在實驗室內完成。超大流量氣溶膠采樣裝置用來收集大氣中顆粒物樣本。取樣器包括高流量氣泵、過濾紙固定架及由強化鋁制成的全天候保護箱。氣泵把空氣抽進取樣器,流經過濾紙,以收集大氣中的氣溶膠。總沉降物收集器是用來收取被雨水沖刷至地面的濕沉降物,或由空氣直接沉降到地面的干沉降物。收集器由一個容量為20升的膠瓶及一個膠漏斗組成。濕沉降物會隨同雨水一起收集,干沉降物則須用蒸餾水沖洗漏斗內層表面來收集。

      氣態碘樣本、氣溶膠樣本、沉降物樣本經采集后,再由專業人員在實驗室內進行預處理,然后通過儀器測量得出監測數據。

      每5分鐘采集一次數據

      記者在市輻射環境監督站的頂樓平臺看到,汪工所介紹的各種監測儀器和采樣設備都處于運行狀態。一名工作人員正在操作氣態碘的儀器并記錄數據。“這只是第一步,我們在實驗室內需要花上幾個小時進行樣品的預處理和儀器分析,并最終獲得監測數據。”汪工說。

      據了解,為了每天9時能準時將監測數據整理上報,技術人員要從6時就開始進行樣品預處理和儀器分析。“實驗室的分析儀器和采樣設備都達到了國際國內先進水準。”根據不同的設備性能,監測站也相應增加了監測和采樣的頻率。如氣溶膠采樣儀,從前天開始,工作人員每5分鐘便會計算一個均值。

      四監測點

      一天兩次上報數據

      除滬太路外,上海還有另外三個監測點,分別在崇明、浦東張江和金山。在滬太路上海市輻射環境監督站實驗室內,汪名俠通過進入上海市輻射環境監測網系統,向記者展示了上海其他三個監測點的實時監測數據。記者看到,其他三個監測點實時監測狀況均為正常。

      從昨日9時和15時上報的四個監測數據顯示,上海的伽瑪輻射劑量率處于正常水平,未超過平時正常范圍,“我們現在都是24小時不間斷監控,目前監測結果一切正常,市民可以不用過分擔心。”

      目前,上海市環保局已要求相關監測部門繼續做好跟蹤監測工作。

      江蘇田灣核電站

      周邊空氣吸收劑量正常

      早報記者從江蘇省環保廳獲悉,目前江蘇全省輻射環境處于正常水平,該省田灣核電站繼續保持安全運行,日本核泄漏事故尚未對該省環境造成影響。

      據了解,自12日起,江蘇省輻射站啟動應急預案,開展全省范圍內輻射環境應急監測工作。該省7個輻射環境自動監測站采取加密監測,并及時上報監測結果。

      監測結果顯示,截至目前,日本強震對江蘇省田灣核電站沒有造成影響,核電站周圍環境空氣吸收劑量率穩定在100nGy/h左右,未見異常,核電站繼續保持安全運行。

      據悉,日本地震引起的海嘯余波對江蘇沿海及海域也沒有形成明顯的影響,南通、鹽城、連云港沿海及海域尚未發生險情事故。

    推薦
    關閉
  • <li id="ccaac"></li>
  • <table id="ccaac"><rt id="ccaac"></rt></table>
  • <td id="ccaac"></td>
  • <td id="ccaac"></td>
  • 床戏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