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ccaac"></li>
  • <table id="ccaac"><rt id="ccaac"></rt></table>
  • <td id="ccaac"></td>
  • <td id="ccaac"></td>
  • 關注公眾號

    關注公眾號

    手機掃碼查看

    手機查看

    喜歡作者

    打賞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寶支付支付寶支付
    ×

    “減肥神藥”火爆全球 A股藥企紛紛搶灘 誰能成為“藥王”?

    2023.11.07

      今年10月13日,美國醫藥巨頭禮來制藥股價創下歷史新高達到629.97美元/股,連續三年大漲后,禮來最新市值達到5390億美元,成為全球醫企之王,躋身美股市值前九。另一家來自丹麥的藥企諾和諾德,股價同樣在10月13日這一天創下歷史新高,市值突破4400億美元,超過LVMH集團,躍升為全歐洲市值最高的公司。

      兩大醫藥巨頭的股價暴漲,都與當下減肥藥熱潮以及最熱門的靶點GLP-1有關,爆款藥一直是拉動股價的重要因素。11月2日,諾和諾德發布的三季報顯示,前三季度公司旗下的Wegovy(減肥藥司美格魯肽減重適應癥的英文商品名)銷售217.29億丹麥克朗,同比增長481%,這一業績遠遠超出市場預期。

      同時,禮來的替爾帕肽2023年上半年一共銷售了15.5億美元,相比司美格魯肽差距較大,但是其增長速度及雙靶點的獨特性,預示著其未來的巨大潛力。數據顯示,在替爾帕肽獲批以來的5個季度中,每個季度環比銷量都幾乎翻倍,成為了有史以來爬坡放量速度最快的藥物。

      面對全新的減肥藥風口,中國藥企表現出極大的參與熱情。據Insight數據庫顯示,國內翰宇藥業、海正藥業、愛美客、恒瑞醫藥等多家藥企在減肥藥領域布局。

      減肥藥市場火熱

      “我最近通過注射司美格魯肽不到兩個月時間減了15斤,效果還是比較明顯。周圍很多對體重有要求或者想減肥的朋友都在用這款產品。”一位受訪對象向證券時報記者表示。

      翰宇藥業相關人士稱,司美格魯肽這款產品最早在2017年12月獲得了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的批準用于成年2型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2020年1月,FDA再次批準司美格魯肽用于伴有心血管疾病的成年2型糖尿病患者以降低相關疾病風險;2021年6月,該藥在美國獲批用于長期體重管理。

      “這是一種處方藥,由于其適應癥和明確的療效而廣受關注。特斯拉首席執行官埃隆·馬斯克在推特上發文稱,他一個月內減重9公斤,秘訣是定期禁食和司美格魯肽。且2023年上半年各大上市公司財報披露后顯示,司美格魯肽口服及注射兩種劑型合計銷售實現了92億美元,迅速占領了全球第二大處方藥榜單,從而引起了資本市場高度關注。”翰宇藥業相關人士說。

      名人效應的加持,讓司美格魯肽銷量暴增,也有不計其數的視頻和社交賬號宣傳它們的減肥效果,迅速讓這款“減肥神藥”火出圈。

      記者發現此款減肥產品在京東售價顯示,1.34mg*3ml/盒的價格為885元左右,1.34mg*1.5ml/盒的價格為527元左右,排行榜顯示為糖尿病熱賣榜第五名。而購買這款產品時需要有醫生開的處方藥且診斷為2型糖尿病,京東線上問診問兩個簡單問題就直接開方購買,處方看起來更像是走過場。

      據翰宇藥業介紹,諾和諾德的明星減肥藥物司美格魯肽、利拉魯肽均為GLP-1R(胰高血糖素樣肽-1受體)激動劑。治療原理是激活GLP-1R,以葡萄糖濃度依賴的方式增強胰島素分泌,抑制胰高糖素分泌,并能夠延緩胃排空,通過中樞性的食欲抑制減少進食量。司美格魯肽的臨床試驗顯示,可減輕高達15%的體重。

      很顯然,司美格魯肽點燃了“肥胖革命”的引線。“人們開始理解,肥胖是一種真正的疾病,而不僅僅是生活方式和意志力的問題。減肥是一件很痛苦的事,但如果可以通過藥物輔助讓我有飽腹感,減少食物中糖分攝入從而達到體重平衡,我認為這是科技帶來的生活幸福感。我身邊很多對身材管理有要求的基本上都已經開始服用。”司美格魯肽產品使用者陳木木告訴記者。

      唾手可得的一款處方藥實際上也暗藏風險。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批準的司美格魯肽的藥品說明書中確實提示了甲狀腺癌風險。而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不良事件報告系統數據顯示,自2018年以來,不少不良報告來自服用司美格魯肽的患者或其醫療保健提供者。

      另一位剛開始使用司美格魯肽產品的劉女士告訴記者,減重效果的確不錯,面對以前喜歡吃的東西都沒什么食欲。但惡心嘔吐的副作用也很明顯,特別是生理期的時候有所加重。

      然而司美格魯肽依然在減肥市場火出圈。記者發現在多個社交平臺上,也有司美格魯肽的藥物使用交流群,網友會分享購買藥物、使用藥物的方式,還有網友提出可以低價代購司美格魯肽。

      銷量到底有多火爆呢?諾和諾德報告稱,司美格魯肽減肥版本(Wegovy)和糖尿病版本(Ozempic)均面臨缺貨,甚至蔓延至上一代GLP-1產品利拉魯肽(Saxenda)。禮來公司在美已斥資超10億美元建造一所工廠,部分原因是為了跟上供應。

    446158_202311071344592.jpg

      翰宇藥業相關人士表示,2023年上半年諾和諾德司美格魯肽產品三個適應癥合計營業收入達到92億美元,而司美格魯肽和利拉魯肽兩款藥品均在美國緊缺藥品目錄中,未來解決產能問題后,市場規模將會進一步擴大。

      認知上的更新已經成功激發了人們對于肥胖新療法的追求。對于藥企而言,這意味著巨量的減肥藥市場和潛在的爆炸式業績增長。

      減肥藥市場想象空間巨大

      2023年3月,世界肥胖聯盟公布最新版《World Obesity Atlas 2023》,報告了1975-2016年肥胖發生率和增長情況,預測了2020-2035年世界各國肥胖趨勢情況。數據表明,全球超重/肥胖率將從2020年的38% (26億人) 訊速增加到2035年的51% (40億人)。美國2035年成人肥胖率預測將達到58%,2020-2035年的年增長率達到2.1%;中國2035年成人肥胖率預測將達到18%,2020-2035年的年增長率將達到5.4%。

      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統計, GLP-1作為目前最熱門的靶點之一,其藥物2020年全球市場超過130億美元,預計2025年GLP-1藥物市場將達到283億美元,2020-2025年復合年增長率達16.6%,2030年將超過400億美元。

      摩根士丹利研究認為,2030年全球減重市場處方藥規模或將突破770億美元。預測2024年至2030年將實現復合增長36%。

      作為減肥藥的早期開發者,諾和諾德和禮來制藥顯然已經吃到了這一巨大市場紅利,也毫無疑問成為肥胖藥物賽道兩大巨頭,搭建起多種藥物機制,處于不同研發階段的管線。

      在中國,有數十種使用相同機制的藥物正在臨床試驗。翰宇藥業、華東醫藥、海正藥業、愛美客、恒瑞醫藥等多家企業在減肥藥領域布局,奮力搶灘市場,使中國減肥市場一時間轟轟烈烈。它們要在這個全球最大的抗肥胖藥物之一的市場與西方制藥商展開競爭。

      翰宇藥業向記者表示,“翰宇藥業在‘立足中國,放眼全球’的國際化戰略實施中,國際產品管線上的減重降糖、漸凍癥、骨質疏松、輔助生殖等重磅多肽藥物已布局完成,產品包括利拉魯肽、司美格魯肽、替爾泊肽、格拉替雷、特立帕肽、阿巴帕肽、西曲瑞克。公司正在圍繞減重降糖管線產品開展非公開定增,投向多肽減重降糖重磅產品的擴大產能和國際申報上市。未來隨著”中美歐三報“產品階梯式上市,也會帶動公司業績持續提升。”

      對此,基石資本投資部副總裁余忠認為,中國GLP-1相關賽道的投資前景也十分光明,其中,終端產品可以重點關注三大研發趨勢。

      第一個趨勢是長效產品,一兩周只需使用一次。目前,長效產品策略有兩種,一種是Fc融合蛋白,如度拉糖肽;另一種是“非天然氨基酸+脂肪鏈”,比如司美格魯肽。

      第二個趨勢是雙靶點產品。以替爾泊肽為例,其同時激活GLP-1和GIP受體,大大提高降糖效果,達到已知降糖天花板,也使得胃腸道副作用減弱。在這一領域的策略有三,即同時激活GLP-1/GIP雙靶點、GLP-1R/GCGR雙靶點以及激活GLP-1R并抑制GIPR。

      第三個趨勢是口服藥,口服司美格魯肽開辟先河,通過載體SNAC促進小腸對多肽的吸收,三期實驗表明可減重17.4%。輝瑞等公司也在研發口服小分子GLP-1受體激動劑,主要的研發策略是腸道促吸收技術或者小分子。

      目前,對應這些研發趨勢,國內均有一些公司在開發或布局。截至今年8月,中國有43個GLP-1類減肥新藥的臨床試驗項目,占到全球的40%,其中復星醫藥、信達生物、信立泰等11家公司已經進入臨床Ⅲ期階段,在研發進度上靠前。

      “我們此前投過一家叫做鴻運華寧(Gmax)的公司,其獨特專有的GPCR抗體開發技術平臺,核心產品格魯塔珠單抗是全球唯一一例單抗類GLP-1受體激動劑,目前已經處于臨床3期;另外公司還有一款產品GMA106(GLP-1/GIP雙抗)適應癥為肥胖癥、NASH和2型糖尿病,近期以5700萬美元總價將大中華區權益授權給中國生物制藥。”倚鋒資本相關人士告訴記者,公司從2016年11月開始的天使輪投資中就重磅投資了鴻運華寧數千萬元人民幣,在2018年1月A輪融資中再次追加了一輪投資。

      上述人士進一步表示,減肥藥板塊全球市場達千億美元級別,市場潛力巨大。隨著人們對健康和塑形的需求愈發關注,如何利用適合的銷售渠道打開銷售越來越重要。從投資的角度看,未來核心關注還是中后期的產品為主,投資早期的產品需要關注差異化優勢。

      中國藥企如何分羹?

      “目前來看,已經從GLP-1受體激動劑創新藥研發中獲得藥物回報的主要是國外藥企。”倚鋒資本相關人士表示,目前中國本土藥企參與其中有兩大路徑:

      一是藥物研發,具體為直接進行GLP-1受體激動劑創新藥研發,或進行GLP-1的生物類似藥物研發,從研發端看:目前市場上多肽類產品最多,其次是小分子藥物,單抗類和雙抗類激動劑最少,因此布局單抗、特別是雙抗類型的GLP-1受體激動劑是差異化優勢、突破點。

      二是深入產業鏈上游,成為多肽原料藥供應商也是國內企業參與的方式。具體來看:一方面,全球非胰島素類的多肽藥物市場規模更加龐大,據沙利文預測,該市場規模有望從2020年的357億美元升至2025年的622億美元;另一方面,相較于藥物研發,多肽原料藥企業一旦進入已經獲批GLP-1類產品產業鏈,變現更快。

      而在余忠看來,整個GLP-1產業鏈都蘊含豐富的投資機會。

      其一,受益GLP-1快速放量,多肽合成產業鏈有望呈爆發之勢。未來,隨著該類藥物放量,多肽合成企業有望受益。以司美格魯肽為例,針對糖尿病患者,若為注射液,100萬人一年需要使用50公斤;若為口服產品,100萬人一年需要4810公斤。針對肥胖患者,若為注射液,100萬人一年需要105公斤;若為口服,100萬人一年需要14760公斤。市場規模大,而且多肽合成環節附加值較高,有非常大的投資機會。

      其二,藥品使用的一次性注射筆也將放量。注射筆是用于卡式瓶或預灌封針藥物的專用高精度注射器,具有三大使用特質:精準定量注射、實現自主醫療、使用安全便捷。但目前,這一行業集中度比較高,禮來、諾和諾德、賽諾菲(SNY.O)把持了80%的市場份額,大部分為全球最大的注射筆企業瑞士YPS代工。

      國內注射筆90%的市場被YPS占據,國內供應商瓜分了剩余不到10%的份額。同時,少數國內主流藥廠(甘李藥業、聯邦制藥)開發了自有的供應鏈。行業空間大,但主要玩家較為集中。若以司美格魯肽的用量來計算,它一噸的用量對應612萬人份,一個療程68周要使用1.04億支注射筆,按照國內公司大約10元/支的價格,612萬病人,注射筆市場就可能達到10億元,而真實患者群體遠遠超出這一規模。

      其三,多肽固相合成所需的載體和試劑行業有望受益。這個機會則來自生產原料。以司美格魯肽和替爾泊肽的生產過程為例,原研的司美格魯肽采用DNA重組技術合成主鏈,國內廠商當前司美格魯肽原料藥的合成以固相合成技術為主,如天吉生物、諾泰生物以及健翔生物。未來,如果國內廠家為全球提供原料,固相合成會成為GLP-1領域最主流的合成方式。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這一輪減肥藥的熱潮中也增添了不少“插曲”。最近因為董事長親自試藥而股價暴漲的博瑞醫藥,最終在10月17日領到了一張監管警示函,原因是作為博瑞醫藥董事長、總經理,袁建棟在2023年10月12日下午召開的 “大咖解讀GLP-1全產業鏈系列交流會”電話會議上,發布了個人試用公司在研產品BGM0504注射液的相關情況。袁建棟表示,其親自試藥,體重從91公斤降到76公斤,減重30斤。

      但其旗下產品BGM0504注射液的減重和2型糖尿病治療兩項適應癥目前還是只是處于Ⅱ期臨床中,且不說當下階段的個體情況不能代表臨床試驗數據,在高度不確定的藥物研發中,這款產品能否最終上市都是未知數。

      “若不能上市,藥企的研發投入都將‘打水漂’。”一位國內藥企相關負責人表示,“國內目前并沒有減肥類產品上市,或是因為相關產品需要對患者做不良反應的進一步測試。如后續再報批,相關部門也會對藥品安全性進行更嚴格的審查。”

    446158_202311071344591.jpg

      作為唯一在國內獲批減肥適應癥上市的藥企,華東醫藥的動態備受關注。記者就產品上市及安全性問題咨詢華東醫藥,但截至發稿尚未收到回復。

      “臨床效果不理想、企業預估產品上市后無法獲得預期收益、研發成本過高等因素均會令企業終止藥品開發。”上述國內藥企相關負責人表示。


    推薦
    關閉
  • <li id="ccaac"></li>
  • <table id="ccaac"><rt id="ccaac"></rt></table>
  • <td id="ccaac"></td>
  • <td id="ccaac"></td>
  • 床戏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