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ccaac"></li>
  • <table id="ccaac"><rt id="ccaac"></rt></table>
  • <td id="ccaac"></td>
  • <td id="ccaac"></td>
  • 關注公眾號

    關注公眾號

    手機掃碼查看

    手機查看

    喜歡作者

    打賞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寶支付支付寶支付
    ×

    萬只大閘蟹被流放長江口 專家稱有利于修復生態

    2011.2.28

      26日早晨,1萬只中華絨螯蟹(大閘蟹)被放流長江口。專家稱連續不斷的放流活動有利于該地區生態系統修復。

      26日早晨,裝滿各種鮮活長江水產品的卡車開上了渡船。渡船行駛到長江口核心水域后,在科研人員的安排下,在長江口的新瀏河沙、九段沙等選擇的水域,共放流了長吻鮠2萬尾、中華絨螯蟹1萬只、底棲生物(螺螄、河蚌等)20噸。

      長江口是一個歷經數千年發育形成的獨特生態系統,生物資源極其豐富多樣。但近幾十年來,環境污染、過度捕撈等人為干擾使近海生物資源量顯著下降,河口海灣生態系統結構和功能退化,目前上海已啟動了系統的生態修復方案。

      中國水運最大工程長江口12.5米深水航道工程開建以來,采取了各種科學手段最大程度保護自然生態。與此同時,為了彌補工程可能給生態帶來的不利影響,長江口深水航道工程承擔并資助了水生生態系統修復工程。從2001年起,已先后六次在長江口進行了放流活動,中華鱘放流超過3000尾,底棲生物放流超過300萬只,中華絨螯蟹已超過2.5萬只,重要經濟魚類試驗性增殖放流39萬尾。

      負責本次放流項目的水產專家、東海水產研究所教授陳亞瞿說,通過連續不斷的水生物放流,長江口水生生態正在修復,大閘蟹等代表性水產品的產量也正在快速回升。

      他說,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長江口年產大閘蟹上百噸,而八十年代以后,大閘蟹產量急劇下降,甚至每年產量不到1噸,野生種苗基本絕跡。但近年來隨著人工養殖、生態修復手段運用,目前每年產量都在上升,年產量已達到15噸左右。

    推薦
    關閉
  • <li id="ccaac"></li>
  • <table id="ccaac"><rt id="ccaac"></rt></table>
  • <td id="ccaac"></td>
  • <td id="ccaac"></td>
  • 床戏视频